点此搜书

中药材种养关键技术丛书  枸杞  大黄  当归  麻黄  党参  柴胡  知母  防风  紫菀  地黄  山药  牛膝  红花
  • 作 者:王康才,方阵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34534674
  • 标注页数:393 页
  • PDF页数:41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13 ≥39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枸杞 1

一、概述 3

(一)药用功能 3

(二)栽培分布 4

二、植物形态 5

(一)宁夏枸杞 5

(二)枸杞 7

(一)生长发育规律 8

三、生物学特性 8

(二)开化结果习性 15

(三)物候期 17

(四)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8

四、栽培技术 20

(一)品种选择 20

(二)选地整地 26

(三)繁殖方法 29

(四)田间管理 39

(一)病害 43

五、病虫害防治 43

(二)虫害 48

六、采收与加工 52

(一)采收 52

(二)加工 53

(三)商品规格 54

(四)包装与贮藏 54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55

大黄 59

(一)药用功能 61

一、概述 61

(二)栽培分布 62

二、植物形态 62

(一)掌叶大黄 62

(二)唐古特大黄 64

(三)药用大黄 65

三、生物学特性 66

(一)生长发育规律 66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67

(一)选地整地 68

(二)繁殖方法 68

四、栽培技术 68

(三)田间管理 71

五、病虫害防治 72

(一)病害 72

(二)虫害 74

六、采收与加工 75

(一)采收 75

(二)加工 75

(三)商品规格 77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80

(四)包装与贮藏 80

当归 85

一、概述 87

(一)药用功能 87

(二)栽培分布 88

二、植物形态 88

(一)当归 88

(二)东当归 90

(三)朝鲜当归 91

(三)欧归芹 92

三、生物学特性 93

(一)生长发育规律 93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97

(三)关于当归的抽薹问题 99

四、栽培技术 105

(一)品种选择 105

(二)选地整地 105

(三)繁殖方法 106

(四)田间管理 113

五、病虫害防治 116

(一)病害 117

(二)虫害 122

六、采收与加工 125

(一)采收 125

(二)加工 125

(三)商品规格 126

(四)包装与贮藏 127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127

麻黄 131

(一)药用功能 133

一、概述 133

(二)栽培分布 134

二、植物形态 135

(一)草麻黄 136

(二)木贼麻黄 137

(三)中麻黄 138

三、生物学特性 139

(一)生长发育规律 139

(二)麻黄碱的分布与含量变化 140

(三)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41

四、栽培技术 142

(一)品种选择 142

(二)选地整地 142

(三)繁殖方法 143

(四)田间管理 146

五、病虫害防治 147

(一)病害 147

(二)虫害 149

(一)采收 150

六、采收与加工 150

(二)加工 152

(三)商品规格 153

(四)包装与贮藏 153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153

党参 157

一、概述 159

(一)药用功能 159

(二)栽培分布 160

(一)党参 161

二、植物形态 161

(二)川党参 162

(三)素花党参 163

(四)地方习用品 164

三、生物学特性 170

(一)生长发育规律 170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72

四、栽培技术 173

(一)品种选择 173

(二)选地整地 175

(三)栽植方法 176

(四)田间管理 178

五、病虫害防治 179

(一)病害 179

(二)虫害 181

六、采收与加工 183

(一)采收 183

(二)加工 184

(三)商品规格 184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186

(四)包装与贮藏 186

柴胡 189

一、概述 191

(一)药用功能 191

(二)栽培分布 192

二、植物形态 194

(一)柴胡 194

(二)狭叶柴胡 196

(三)习用品 196

(一)生长发育规律 198

三、生物学特性 198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00

四、栽培技术 201

(一)品种选择 201

(二)选地整地 201

(三)繁殖方法 201

(四)田间管理 203

五、病虫害防治 206

(一)病害 206

(一)采收 207

(二)虫害 207

六、采收与加工 207

(二)加工 208

(三)商品规格 209

(四)包装与贮藏 210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210

知母 215

一、概述 217

(一)药用功能 217

(二)栽培分布 217

二、植物形态 218

三、生物学特性 219

四、栽培技术 220

(一)选地整地 220

(二)繁殖方法 220

(三)田间管理 222

五、病虫害防治 224

(一)病害 224

(二)虫害 225

(二)加工 226

六、采收与加工 226

(一)采收 226

(三)商品规格 227

(四)包装与贮藏 228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228

防风 231

一、概述 233

(一)药用功能 233

二、植物形态 234

(一)防风 234

(二)栽培分布 234

(二)川防风 235

(三)云防风 237

三、生物学特性 239

(一)生长发育规律 239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39

四、栽培技术 240

(一)选地整地 240

(二)繁殖方法 240

(三)田间管理 241

(一)病害 242

五、病虫害防治 242

(二)虫害 244

六、采收与加工 246

(一)采收 246

(二)加工 246

(三)商品规格 246

(四)包装与贮藏 248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248

紫菀 251

(二)栽培分布 253

一、概述 253

(一)药用功能 253

二、植物形态 254

(一)紫菀 254

(二)钻叶紫菀 255

(三)琴叶紫菀 257

(四)三脉紫菀 258

(一)品种选择 260

(二)繁殖方法 260

四、栽培技术 260

三、生物学特性 260

(三)田间管理 261

(四)留种 263

五、病虫害防治 263

(一)病害 263

(二)虫害 265

六、采收与加工 267

(一)采收 267

(二)加工 267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268

(三)商品规格 268

(四)包装与贮藏 268

地黄 271

一、概述 273

(二)栽培分布 273

二、植物形态 273

三、生物学特性 274

(一)生长发育规律 274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77

(一)品种选择 278

四、栽培技术 278

(二)选育良种和防止退化 281

(三)选地整地 283

(四)繁殖方法 284

(五)田间管理 288

五、病虫害防治 289

(一)病害 289

(二)虫害 295

(一)采收 297

六、采收与加工 297

(二)加工 298

(三)商品规格 303

(四)包装与贮藏 304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305

山药 309

一、概述 311

(一)药用功能 312

(二)栽培分布 312

(一)山药 314

二、植物形态 314

(二)参薯 316

(三)野山药 317

(四)褐苞薯蓣 317

(五)恒春山药 318

(六)山薯 318

三、生物学特性 319

(一)生长发育规律 319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20

(二)选地整地 322

四、栽培技术 322

(一)品种选择 322

(三)繁殖方法 323

(四)田间管理 326

五、病虫害防治 327

(一)病害 327

(二)虫害 330

六、采收与加工 334

(一)采收 334

(二)加工 335

(三)商品规格 336

(四)包装与贮藏 338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338

牛膝 341

一、概述 343

(一)药用功能 343

(二)栽培分布 343

二、植物形态 343

(一)牛膝 343

(二)柳叶红牛膝 345

三、生物学特性 346

(一)生长发育规律 346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46

四、栽培技术 347

(一)品种选择 347

(二)选地整地 347

(三)繁殖方法 348

(四)田间管理 349

(一)病害 350

五、病虫害防治 350

(二)虫害 352

六、采收与加工 353

(一)采收 353

(二)加工 353

(三)商品规格 353

(四)包装与贮藏 354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354

红花 355

(二)栽培分布 357

(一)药用功能 357

一、概述 357

二、植物形态 358

三、生物学特性 361

(一)生长发育规律 361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64

四、栽培技术 366

(一)品种选择 366

(二)选地整地 369

(三)繁殖方法 370

(四)田间管理 371

五、病虫害防治 373

(一)病害 373

(二)虫害 385

六、采收与加工 389

(一)采收 389

(二)加工 390

(三)商品规格 390

(四)包装与贮藏 390

(五)开发应用与市场 391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