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研究
  • 作 者:刘家骴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4048·3785
  • 标注页数:117 页
  • PDF页数:12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28 ≥11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部分 食品传播疾病的微生物学因子 1

1.细菌 1

1.1 沙门氏菌属 1

序言 4

1.2 志贺氏菌属 8

1.3 大肠埃希氏菌 9

1.4 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 13

1.5 霍乱弧菌和有关的弧菌 14

1.6 副溶血性弧菌 16

1.7 肉毒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20

1.8 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韦氏梭菌) 22

1.9 蜡样芽胞杆菌 27

1.10 金黄色葡萄球菌 31

1.11 链球菌 38

1.12 布鲁氏杆菌 39

1.13 分枝杆菌 41

2.病毒和立克次氏体 42

2.1 发生 42

2.2 发病率 42

2.3 感染的机理 42

2.4 流行病学 43

2.5 在食品中存在的情况 43

2.6 食品检查 44

2.7 预防和控制 45

3.真菌和真菌毒素 45

3.1 食物性真菌和感染 48

3.2 真菌毒素中毒症的控制 48

4.寄生虫 49

5.肠杆菌科间可传递的耐药性 52

6.指示菌的作用 53

6.1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 54

6.4 金黄色葡萄球菌 55

6.2 肠杆菌科 55

6.3 粪链球菌 55

6.5 需氧平板计数 56

7.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方法的进展 56

7.1 复苏 57

7.2 食品微生物学快速和/或简易方法 58

第二部分 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学危害 64

8.加工过程中的危害 64

8.1 食品加工和处理中的缺欠 64

8.2 加工对食品传播疾病因子的影响 65

9.与贮存有关的危害 80

10.与饮食习惯有关的危害 81

10.1 导致减少微生物学危害的习惯 81

10.2 导致增加食品传播疾病的习惯 82

11.有关人口移动和旅游的危害 83

11.1 国际旅游 84

11.4 旅游者的移动和迁居 85

11.2 国际的朝圣者 85

11.3 难民营 85

11.5 国内旅游 86

11.6 国际活动 87

12.有关食品和饲料国际间移动的危害 89

13.食品传播微生物学危害的控制 90

14.食品的微生物学条例 92

15.食品微生物学试验方面得失的分析 95

16.实验室质量的保证 98

17.建议 99

附录1. 代表性食品传播的致病菌或毒素 102

附录2. 1971~1975年期间荷兰 Walcheren 流行的沙门氏菌某些血清型和噬菌体型 105

附录3. 葡萄球菌肠毒素热灭活 107

附录4. 真菌毒素以及人和动物的某些真菌中毒症 109

附录5.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其对食品卫生的潜在效用 114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