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个人通信pdf电子书下载 > 工业技术
个人通信
  • 作 者:李建东,杨家玮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115067635
  • 标注页数:505 页
  • PDF页数:51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5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15 ≥50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个人通信概述 1

1.1 个人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2 无线个人通信的主要系统 4

1.2.1 低功率系统 4

1.2.2 数字蜂窝系统 6

1.2.3 移动卫星系统 8

1.2.4 无线LAN/WAN 8

1.2.5 无线用户环路 10

1.2.6 专用移动无线电和寻呼系统 10

1.3.1 WARC 92的决定 11

1.3 无线个人通信的工作频段 11

1.3.2 FCC的PCS频段规划 14

1.3.3 现有系统标准的工作频段 15

1.4 无线个人通信的主要技术 17

1.4.1 业务种类 17

1.4.2 多址方式 18

1.4.3 蜂窝结构 19

1.4.4 卫星和陆地系统的综合 21

1.4.5 动态信道分配 23

1.4.6 固定网络结构 24

1.4.8 物理层相关的技术 28

1.4.7 智能网络管理 28

参考文献 29

第二章 个人通信网的话务量模型分析 32

2.1 话务量与业务等级 32

2.1.1 微小区话务量 32

2.1.2 业务等级 33

2.2 FDMA和TDMA系统的性能与话务模型 36

2.2.1 性能度量 36

2.2.2 系统操作 38

2.2.3 话务模型分析 41

2.3.1 CDMA操作特性 47

2.3 CDMA系统的性能与话务模型 47

2.3.2 CDMA网络解析话务模型 49

2.4 分层无线蜂窝系统的性能分析与话务模型 53

2.4.1 概述 53

2.4.2 系统描述 53

2.4.3 数学模型 56

2.4.4 性能度量 65

2.4.5 数字例子 70

参考文献 75

3.1 个人通信无线传输特性研究 76

3.1.1 研究目的和方法 76

第三章 低功率环境下的信道特性 76

3.1.2 环境类型 79

3.1.3 电波传播测试技术 80

3.1.4 测量数据分析 87

3.2 室外电波传播特性 88

3.2.1 市区和郊区环境下的微蜂窝传输特性 88

3.2.2 室外传播的冲激响应特性 97

3.3 室内电波传播特性 99

3.3.1 电波的穿透损牦特性 99

3.3.2 室内传播的冲激响应特性 105

3.4 传播预测模型 114

3.4.1 COST-231/Walfish/Ikegami模型 115

3.4.2 理论模型研究及进展 117

参考文献 134

第四章 个人通信网的小区结构 135

4.1 微蜂窝系统 135

4.2 智能小区 136

4.2.1 功率传送型智能小区 137

4.2.2 自适应天线阵列型智能小区 141

4.2.3 处理增益型智能小区 143

4.3.1 混合蜂窝小区结构 145

4.3 混合蜂窝小区结构 145

4.3.2 混合蜂窝小区网络结构 146

4.3.3 混合小区之间的资源分配 149

4.4 卫星个人通信系统的小区结构和系统结构 155

4.4.1 卫星系统的蜂窝小区结构 155

4.4.2 卫星系统的结构 159

参考文献 162

第五章 高效传输技术 164

5.1 常用传输技术 164

5.1.1 GMSK/GFSK调制 164

5.1.2 π/4DQPSK调制 173

5.2.1 正交振幅调制原理 184

5.2 正交振幅调制(QAM) 184

5.2.2 星型16QAM(16-Level Star QAM) 186

5.2.3 叠加式QAM(SQAM-Superposed QAM) 192

5.3 可变速率调制 198

5.3.1 概述 198

5.3.2 可变速率调制基本原理和实现 199

5.3.3 性能分析 205

5.4 多载波调制 209

5.4.1 概述 209

5.4.2 M-16QAM 212

5.4.3 OFDM 217

5.4.4 MC-CDMA 223

参考文献 229

第六章 开放式灵活的空中接口 232

6.1 空中接口的基本概念 232

6.1.1 空中接口的协议体系 232

6.1.2 多址协议 233

6.1.3 个人通信对空中接口的要求 234

6.2 基于可变速率CDMA的空中接口 236

6.2.1 可变速率CDMA的系统概念 236

6.2.2 可变速率CDMA的通用传输系统方案 240

6.2.3 可变速率CDMA在蜂窝系统中的应用 247

6.3 基于PRMA的空中接口 249

6.3.1 PRMA的原理 249

6.3.2 PRMA++空中接口 257

6.3.3 PRMA++协议的性能 266

6.4 基于无线ATM的空中接口 270

6.4.1 无线ATM的原理 270

6.4.2 基于无线ATM传输方案 274

6.4.3 无线ATM的协议 277

参考文献 290

7.1.1 蜂窝系统中的最佳功率控制 292

7.1 动态功率控制技术 292

第七章 动态无线资源管理 292

7.1.2 分布式功率控制算法 299

7.1.3 CDMA功率控制 304

7.2 动态信道分配(DCA) 307

7.2.1 信道借用法 308

7.2.2 平衡双向性能的动态信道分配法 312

7.2.3 信道分离法(Channel Segregation) 316

7.3 越区切换 320

7.3.1 越区切换的准则 321

7.3.2 越区切换控制 323

7.4.1 多媒体信息的模型 328

7.4 支持多媒体业务的动态资源分配 328

7.4.2 动态信道容量分配 330

参考文献 334

第八章 网络结构和智能网络管理 337

8.1 个人通信网的构架 337

8.1.1 个人通信网构架 337

8.1.2 向UMTS过渡的策略 339

8.2 个人通信网的功能结构模型 345

8.2.1 UPT的功能结构模型 345

8.2.2 FPLMTS的功能结构模型 348

8.3.1 采用7号信令的PCN网络信令 351

8.3 个人通信网的信令 351

8.3.2 UMTS中的无连接信令网络层 360

8.4 个人通信网中的位置管理 366

8.4.1 位置登记和呼叫传递 367

8.4.2 位置更新和寻呼 372

8.5 个人通信网中的保密和鉴权 377

8.5.1 个人通信中的保密性要求 378

8.5.2 个人通信中的加密和鉴权技术 379

参考文献 385

9.1.1 DECT系统 388

第九章 典型系统 388

9.1 时分多址(TDMA)系统 388

9.1.2 PACS系统 394

9.1.3 DCS1800和PCS1900系统 401

9.2 码分多址(CDMA)系统 407

9.2.1 窄带CDMA系统 408

9.2.2 宽带CDMA系统 417

9.3 移动卫星系统 423

9.3.1 “铱”(Iridium)系统 424

9.3.2 Globalstar系统 428

参考文献 431

9.3.3 Teledesic系统 431

第十章 个人通信的发展趋势 434

10.1 个人通信系统的研究动态 434

10.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434

10.1.2 PCS在美国 441

10.1.3 DARPA Glomo计划 451

10.2 高速无线接入 454

10.2.1 卫星宽带接入系统 454

10.2.2 吉比特速率的室内无线系统 456

10.2.3 无线局域网(WLAN) 458

10.3 无线ATM 461

10.3.1 无线ATM的参考模型 462

10.3.2 宽带毫米波接入ATMLAN 464

10.3.3 宽带移动系统(MBS) 466

10.3.4 ATM无线接入(AWA)系统 467

10.3.5 贝尔实验室的BAHAMA和MII无线ATMLAN 469

10.4 多址技术、自适应天线及多用户检测 471

10.4.1 联合CDMA/PRMA协议 471

10.4.2 自适应天线 474

10.4.3 多用户检测 476

10.5 软件无线电 482

参考文献 486

本书英文缩写词索引 489

购买PDF格式(15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