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林衡勋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00432151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9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导论 1
一、中国古代文论现代研究观念及反思 2
(一)中国古代文论现代研究的文学观念及反思 2
(二)中国古代文论现代研究的文学理论批评观念及反思 11
二、中国古代文论现代研究方法论 14
(一)中国古代文论现代研究的“照着讲”与“接着讲”原则 15
(二)中国古代文论现代研究的“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的统一 24
三、中国古代文论体系构想 35
(一)刘若愚的中国古代文论体系建构的启示 35
(二)本书关于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新构想 38
第二章 “本乎道”--文学道本体论 45
一、中国哲学道本体论与文学道本体论 46
(一)中国哲学道本体论片谈 46
(二)中国文学道本体论要论 57
1. 儒家正统派对文学道本体论的逐渐遗忘与转向 58
2. 儒道(释)互补与文学道本体论的回归、还原与发展 70
二、文学道本体论与相关诸范畴 86
(一)道与德 86
(二)道与性情 88
(三)道与意 96
第三章 “作者曰圣”--作家论与创作论 101
一、“圣”与“作”相互为一的辩证观 101
(一)“圣”--“作”的主体保证 102
(二)“作”--“圣”之为“圣”的确证 105
(三)“文气”说与创作主体心智结构诸说 110
二、“作”的基本理论 115
(一)“作”的审美态度与“得道”的态度 115
1. “以天合天”与“修辞立其诚”和“观物取象” 123
(二)“作”的基本原理 123
2. “思”--“意”--“言” 129
(三)“作”的思维方式 136
1. “观物取象”与赋比兴 136
2. “妙悟”与“现量” 144
三、“道”--“技”论 149
(一)“能有所艺者,技也” 150
(二)道,“进乎技” 151
第四章 “道之文”--文学作品论 156
一、文学文体结构论 157
(一)文学文体论生成发展论要 157
(二)“文章者,原出五经”与“禀经以制式” 162
(三)“文学本《诗》” 165
二、“道之文”与“技之文” 170
(一)“进于道底诗”与“止于技底诗” 171
(二)“道之文”与“技之文” 176
三、文学“以境界(意境)为最上” 183
(一)意境生成发展略说 184
(二)意境内涵层次结构 192
(三)意境的审美形态 200
第五章 “观文者”与“闻道”、“知音”--读者接受鉴赏论 209
一、“闻道” 210
(一)“闻道”与“观道”及“味诗” 210
(二)“闻道”与“见仁见智”、“诗无达诂” 218
二、“知音” 223
(一)“音实难知” 223
(二)“知音”“独律” 225
三、“闻道”、“知音”与西方现代读者接受理论 227
后记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