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高中现代文考场阅读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中现代文考场阅读
  • 作 者:方洲主编;王慧川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0527522
  • 标注页数:385 页
  • PDF页数:39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97 ≥385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节 记叙文阅读 8

散文鉴赏 10

(一)落雪 11

(二)那一束伴地莲 14

(三)开封 17

(四)冬日抒怀 19

(五)生命的一抹 21

(六)严子陵钓台 24

(七)野菊花 26

(八)光阴 29

(九)树 31

(十)长城 33

(十一)报秋 36

(十二)一盏油灯 38

(十三)吻火 41

(十四)荷之祭 42

(十五)时间 45

(十六)让日子发亮 47

(十七)幸福的错觉 50

(十八)藏根草 52

(十九)巴西铁树赞 54

(二十)莲恋莲(节选) 56

(二十一)觐阳关(节选) 58

(二十二)三峡石 60

(二十三)春 63

(二十四)修髯飘飘(节选) 64

(二十五)仰望天空 66

(二十六)大山与小溪的对话——“生与死”的遐想 69

(二十七)王国维之死 71

(二十八)老三届 73

(二十九)回忆我的姑母杨荫榆 76

(三十)冬季小语 79

(三十一)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 81

(三十二)中国的新诗 83

小说鉴赏 86

(一)昏迷十八天 87

(二)威严 88

(三)上帝创造母亲时 91

(四)慰问 93

(五)只要一间 96

(六)郭大娘 97

(七)残兵 99

(八)娘 101

(九)庭梅野鹤 104

(十)扳着指头数到十 106

(十一)谁来拿这本书 109

第二节 说明文阅读 112

(一)DNA计算机 114

(二)第十大行星 116

(三)电子商务 119

(四)量子计算机 121

(五)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123

(六)21世纪的新能源——核聚变能 125

(七)离地球最远的星系 127

(八)芯片移植 129

(九)健脑、护脑 131

(十)形状记忆存储器之于个人计算机 133

(十一)太阳帆船 136

(十二)宇宙X射线源首次观测成功 137

(十三)中微子通信设想 139

(十四)人类与机器“混血儿” 141

(十五)分子生物学 144

(十六)人类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 146

(十七)球状闪电 148

(十八)高科技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新特征 150

(十九)微型生态系统 152

(二十)微晶玻璃 154

(二十一)电脑与生物识别技术 156

(二十二)大脑皮层与意识 158

(二十三)等离子火箭 160

(二十四)蚂蚁 162

(二十五)科学家预测太阳的未来命运 164

(二十六)两栖类与爬行类 166

(二十七)材料仿生 167

(二十八)未来的科技之光——生物计算机 169

(二十九)T波 171

(三十)电子现金 174

(三十一)抗癌疫苗 175

(三十二)黑洞 177

(三十三)碳纳米管 178

(三十四)射电天文学的发展 180

(三十五)星际交流的困难 183

(三十六)从太空城到自由世界 186

(三十七)海水农业 190

(三十八)绿色化学 193

(三十九)地球气温与月相 196

(四十)现代人类起源理论之争 198

(四十一)二十八宿起源之说 202

(四十二)作者真伪的电脑考证 205

(四十三)21世纪的物理学 209

第三节 议论文阅读 215

(一)抢救“陈景润精神” 216

(二)仿佛普朗克 218

(三)读张爱玲 221

(四)杂言 223

(五)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 225

(六)热爱生命(节选) 227

(七)大度读人 230

(八)文艺创作之张弛之道 232

(九)王国维之死 234

(十)画虎 236

(十一)人之魂 239

(十二)宋诗 241

(十三)关于《水浒》的人物描写 242

(十四)人道 245

(十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247

(十六)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249

(十七)诗可以怨(节选) 252

(十八)喜泪 256

(十九)通感(节选) 259

(二十)意大利文艺复兴与我国的文化遗产 261

(二十一)唐诗过后是宋词(节选) 263

(二十二)反省的能力 266

(二十三)名声 268

(二十四)歌谣与《诗经》 270

(二十五)人生的艺术化 272

(二十六)谈《史记》 274

(二十七)说《红楼》 276

(二十八)流浪与回归 278

(二十九)求好 281

(三十)生活与道德 283

(三十一)文化的社会功能 285

(三十二)《世界散文精华》序 287

(三十三)读两种书 290

(三十四)中西诗论比较 291

(三十五)中国传统审美文化 293

(三十六)中国的武侠小说 295

(三十七)城市美术 297

(三十八)文学的历史动向(节选) 299

(三十九)激发创造的契机——触类旁通法 301

(四十)论沉思 305

(四十一)论健康 307

(四十二)谈寄托 309

(四十三)爱美也是一种道德 312

(四十四)“见死不救”考 315

(四十五)愚公的再评价 317

(四十六)有感于培根的杰出与卑鄙 320

(四十七)淡之美 324

(四十八)贵在创造 328

(四十九)电影剧作的视觉造型性(节选) 330

(五十)文学的生命 333

(五十一)论诗 336

(五十二)胡适与“红学” 338

参考答案 343

记叙文阅读 343

说明文阅读 358

议论文阅读 365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