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第4号
  • 作 者: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编辑部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2
  • ISBN:15038·新798
  • 标注页数:103 页
  • PDF页数:10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04 ≥10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一、前吕梁阶段的构造运动和中朝古陆的形成 1

中国地质构造发展历程 1

四、印支运动以后中国大陆的构造变革 10

参考文献 100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中法合作研究喜马拉雅山地质获重要成果——科学讨论会侧记 16

郯庐断裂中段古裂谷的基本特征 17

前言 17

一、古裂谷的构造特征 17

二、古裂谷的岩浆活动 24

三、古裂谷的沉积、地貌特征 32

四、与世界大陆裂谷的对比 37

二、吕梁—晋宁阶段的建造类型和震旦古陆的形成 4

参考文献 40

试论八面山弧的构造型式及其形成机制 45

一、引言 45

二、组成八面山弧的构造型式 45

三、八面山弧的形成机制 49

四、结束语 52

参考文献 53

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55

一、晚前寒武纪地层概述 55

二、微古植物群特征 56

三、关于前寒武纪生物界的演化问题 58

结语 59

参考文献 59

新疆塔里木盆地中新世有孔虫及其地质意义 69

一、中新世地层概述 69

三、震旦古陆的解体和中国古陆的形成 7

二、有孔虫动物群的分布及特征 71

三、中新世沉积环境及其与油气生储关系浅析 75

参考文献 76

福建马坑铁矿床形成温度和压力实验的初步研究 83

一、实验方法及有关问题 83

二、实验结果及其有关资料的分析和讨论 84

三、结论 92

参考文献 92

一、工作条件 95

铷、锶、钡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 95

二、干扰的产生与消除 96

三、分析手续 98

四、标准曲线 98

五、样品分析结果 99

六、测定灵敏度与精度 99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