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王朝贤等编写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4108071
- 标注页数:168 页
- PDF页数:177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77 ≥16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疾病概论 3
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3
二、病因学概述 3
三、发病学概述 4
四、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6
五、衰老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7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9
一、充血 9
二、出血 10
三、血栓形成 11
四、栓塞 13
五、梗死 15
第三章 组织的损伤、修复与适应 17
一、组织的损伤 17
二、组织的修复 20
三、组织的适应 25
第四章 炎症 27
一、炎症的原因 27
二、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27
三、炎症的临床表现 31
四、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32
五、炎症的结局 35
第五章 肿瘤 36
一、肿瘤的概念 36
二、肿瘤的形态特征 36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38
四、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39
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40
六、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40
七、各类组织的常见肿瘤 42
八、肿瘤的病因学与发病学 46
九、肿瘤的早期诊断 48
第六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50
一、脱水 50
二、水中毒 52
三、钾代谢紊乱 53
四、水肿 54
第七章 发热 57
一、发热的原因和分类 57
二、发热的发生机制 57
三、发热的分期和热型 58
四、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60
五、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60
第八章 休克 62
一、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62
二、休克发生发展过程及发生机制 62
三、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器官功能的变化 64
四、休克的防治原则 66
第九章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6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67
二、分期与临床表现 69
三、实验室诊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70
四、防治原则 70
第十章 缺氧 72
一、血氧指标 72
二、缺氧的类型、原因和特点 72
三、缺氧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74
四、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75
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 77
一、慢性支气管炎 77
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79
三、肺炎 79
四、硅沉着病 83
五、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84
六、呼吸衰竭 86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89
一、风湿病 89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 91
三、心瓣膜病 92
四、高血压病 93
五、动脉粥样硬化症 96
六、心力衰竭 99
第十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102
一、胃炎 102
二、溃疡病 102
三、阑尾炎 104
四、病毒性肝炎 105
五、肝硬变 107
六、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110
七、肝性脑病 114
第十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 118
一、肾小球肾炎 118
二、肾盂肾炎 123
三、肾功能衰竭 125
第十五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129
一、慢性子宫颈炎 129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 130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 130
四、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 131
第十六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35
一、结核病 135
二、伤寒 139
三、细菌性痢疾 141
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43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144
六、流行性出血热 146
七、钩端螺旋体病 147
八、性传播疾病 148
九、阿米巴病 150
十、血吸虫病 152
病理学实验指导 155
实验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56
实验二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 157
实验三炎症 158
实验四肿瘤 159
实验五呼吸系统疾病 161
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162
实验七消化系统疾病 163
实验八泌尿系统疾病 164
实验九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165
实验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