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冯新为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79
- ISBN:14048·3752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6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1.引言 1
1·1 免疫复合物的组成 1
2.免疫复合物引起组织损伤的机理 4
2·1 血浆成份的激活 4
2·2 免疫复合物激活细胞 6
3.免疫复合物与免疫反应的关系 12
3·1 淋巴细胞的受体及其反应 12
3·2 免疫复合物对B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 13
3·3 免疫复合物对于淋巴细胞对丝裂原反应的影响 14
3·4 免疫复合物对T淋巴细胞活性的影响 14
3·5 免疫复合物与抗独特型抗体 15
4.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16
4·1 结合在组织中的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16
4·2 体液中免疫复合物的检测 16
4·3 抗原-非特异性方法 17
4·4 抗原-特异性方法 26
4·5 免疫复合物存在的间接血清学证据 27
5.免疫复合物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28
5·1 伴有免疫复合物疾病的一般特征 28
5·2 伴有包含内源性抗原的免疫复合物的疾病 30
5·3 伴有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复合物疾病 35
6.摘要和干预免疫复合物组织损伤机理的可能措施 47
6·1 免疫复合物的致炎作用 47
6·2 免疫复合物的定位 48
6·3 免疫复合物封闭其他免疫效应系统的能力 48
6·4 干预的可能位置 49
7.建议 54
7·1 实验室诊断试验 54
7·2 临床研究 54
7·3 基础研究 55
参考文献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