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  新理学与新心学
  • 作 者:陈来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01003446X
  • 标注页数:370 页
  • PDF页数:40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00 ≥37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现代中的传统:“中国哲学”与“哲学在中国” 1

第一篇 文化观 3

第1章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与其文化多元主义 3

一、欧化与世界化 3

二、科学与民主 10

三、面目与路向 13

四、三种路向说 16

五、社会主义 20

六、世界语境 24

七、全盘承受与根本改过 29

八、文化多元主义 33

九、进步与保守 36

第2章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与马克斯·韦伯的中国文化观 41

一、中国文化的特征 42

二、伦理本位与集团本位 45

三、职业分途与阶级对立 51

四、社会进步与资本主义 53

五、理性与文化的早熟 56

六、韦伯的中国文化观 59

七、梁漱溟与韦伯中国文化观之比较 64

八、余论:民族品性与生活取向 66

第3章 冯友兰的《新事论》及其文化观中的现代性与民族性 70

一、文化与哲学 70

二、从东西到古今 74

三、类型与个体 81

四、现代化与民族化 90

五、文化论说的“体”与“用” 100

第4章 “新理学”的现代化论与现代性思维的反思 108

一、工业化与近代性 108

二、作为共相的现代性 111

三、实存观照下的个体性与纵贯分析下的道德性 114

四、现代性与合理性的检讨 118

五、小结 123

第二篇 形上学 129

第5章 熊十力《体用论》的宇宙论 129

一、出入空有 130

二、体用皆实 132

三、即体即用 即用即体 136

四、性与德 143

第6章 马一浮哲学的理气体用论 149

一、从体起用 150

二、摄用归体 153

三、全体是用 全用是体 156

第7章 冯友兰“新理学”哲学要论 164

一、形上学 165

二、文化观 169

三、境界说 174

一、实与真 178

第8章 冯友兰《新理学》形上学之检讨 178

二、有与是 180

三、理与性 182

四、气与“气” 187

五、体与用 189

第三篇 心物论 195

第9章 熊十力《明心篇》的明心论 195

一、习染论 196

二、本心论 203

三、智识论 209

一、心外无物 221

第10章 马一浮哲学的心物论 221

二、万法唯心 229

三、离心无境 235

四、即内在即超越 239

第11章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的人心论 245

一、“心理”与“伦理” 247

二、“本能”与“理智” 249

三、“能静”与“自觉” 255

四、“理性”与“无私的感情” 259

五、“生命本性”与“宇宙生命” 263

六、“人性善”与“人性清明” 269

第12章 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 276

一、宗教经验 277

二、万物一体 280

三、直觉与不可知 283

四、天地境界 287

五、负的方法 291

第四篇 哲学史 299

第13章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贡献 299

一、典范 299

二、大哲学史 304

三、小史 307

四、新编 309

一、人生术 315

第14章 冯友兰论中国哲学中的情感问题 315

二、动静合一 319

三、应付感情的方法 323

四、调情理 325

五、有情与无情 329

第15章《中国哲学史新编》与冯友兰的终极关怀 332

一、特识 332

二、可怪之论 334

三、道学气象 339

四、终极关怀 341

附录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挑战 350

后序 366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