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基于政治安全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基于政治安全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研究
  • 作 者:舒刚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07200920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导论 1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0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35

第一章 从政治稳定到政治安全:研究范式的转换 40

第一节 安全与政治安全 40

一、安全与安全研究范式 40

二、政治安全:安全研究议程的新拓展 53

第二节 政治安全与相关概念辨析 62

一、政治安全与国家安全 63

二、政治安全与政治稳定 66

第三节 政治安全的核心构成要素 71

一、国家政权安全 73

二、意识形态安全 75

三、政治制度安全 77

四、政治秩序安全 78

第二章 网络舆情:政治安全的“双刃剑” 81

第一节 网络舆情:舆情的新形态 81

一、舆情与网络舆情 81

二、网络舆情的时代特征 93

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传播动因与演变过程 99

一、网络舆情的传播动因 100

二、网络舆情的演变过程 103

第三节 网络舆情对政治安全的双重效应 112

一、网络舆情对国家政权安全的双重效应 112

二、网络舆情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双重效应 118

三、网络舆情对政治制度安全的双重效应 123

四、网络舆情对政治秩序安全的双重效应 127

第三章 网络舆情治理:政治安全的保障条件 131

第一节 网络舆情治理的基础理论 131

一、不确定性、风险与网络舆情治理 131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多学科理论透视 135

第二节 网络舆情治理的实践探索 147

一、网络舆情治理的域外经验 147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中国实践 156

第三节 网络舆情治理对维护政治安全的积极作用 174

一、网络舆情治理对国家政权安全的巩固 174

二、网络舆情治理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强化 178

三、网络舆情治理对政治制度安全的推进 184

四、网络舆情治理对政治秩序安全的重构 187

第四章 网络舆情治理困境:政治安全的潜在隐患 192

第一节 网络舆情治理的逻辑与模式 193

一、网络舆情治理的政府逻辑 193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社会逻辑 196

三、网络舆情治理的基本模式 199

第二节 网络舆情治理的现实困境 204

一、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缺陷 204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机制僵滞 208

三、网络舆情治理的目标异化 211

第三节 网络舆情治理的潜在风险:基于政治安全的观察 213

一、缺乏认同性:刚性网络舆情治理危及国家政权安全 213

二、缺乏包容性:刚性网络舆情治理危及意识形态安全 215

三、缺乏创新性:刚性网络舆情治理危及政治制度安全 217

四、缺乏参与性:刚性网络舆情治理危及政治秩序安全 219

第五章 网络舆情治理创新:政治安全保障的机制与路径 222

第一节 提升舆情治理能力,确保国家政权安全 223

一、推进科学治理:从网络舆情封锁向网络信息共享转变 223

二、促进依法治理:从运动式治理向法治化治理转变 224

第二节 重塑舆情治理理念,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227

一、创新舆情认知:从问题视角向优势视角转变 228

二、转变治理思维:从舆情管控向舆情治理转变 229

第三节 加强制度化建设,确保政治制度安全 232

一、完善治理机制:从短期效应向长效机制转变 233

二、创新治理手段:从刚性治理向柔性治理转变 234

第四节 完善合作治理结构,确保政治秩序安全 235

一、拓展治理主体: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 236

二、调整治理取向:从政府维稳向公民维权转变 238

结语 以网络舆情治理创新推进政治安全 240

参考文献 244

后记 25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