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昆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313195128
- 标注页数:178 页
- PDF页数:18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88 ≥17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1
二、研究思路、内容和创新 4
三、本书研究的理论工具和方法 6
第二章 网络问政文献综述 10
第一节 网络问政外文研究综述 10
一、网络问政的文献计量分析 10
二、国外期刊上关于中国网络问政的研究 16
三、西方国家的网络问政研究 19
第二节 国内网络问政研究综述 22
一、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 23
二、网络问政的概念解析 24
三、网络问政的特点 25
四、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 26
五、完善网络问政的措施 28
第三章 我国网络问政平台功能研究 30
第一节 网络问政平台分类 30
一、学术视野下的分类 30
二、本书的分类体系 31
三、问政平台分类说明及简介 32
第二节 网络问政平台功能分析 38
一、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 38
二、中国政府网:问政专栏 39
三、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 40
四、“上海发布”新浪微博平台 41
五、阳光重庆 41
六、惠州网络问政 43
七、胶东在线:网上民声 43
八、平安肇庆 45
九、天台效能网 48
十、丰城网络问政 49
第三节 各类网络问政平台功能评价 50
一、准入模块评价 50
二、诉求模块评价 52
三、互动模块评价 53
四、各级各类问政平台功能综合评价 55
第四章 网络问政平台的机制分析和模式总结 57
第一节 网络问政平台机制分析 57
一、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 57
二、中国政府网:问政专栏 67
三、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 68
四、“上海发布”新浪微博平台 71
五、阳光重庆 72
六、惠州网络问政 76
七、胶东在线:网上民生 77
八、平安肇庆 79
九、天台效能网 80
十、丰城网络问政 82
第二节 网络问政平台的经验模式总结 85
一、三个公开 85
二、两个评议 87
三、一个考核 88
四、小结 88
第五章 网络问政路径构建 89
第一节 问政于民 89
一、学术视野下的问政于民 89
二、实践中的问政于民 89
三、分析 93
第二节 民问政府 93
一、政府 94
二、媒体 96
三、民众 97
第六章 各级政府网络问政路径分析 98
第一节 平台扩散现状 98
一、数据采集和处理说明 98
二、数据分析 99
第二节 中央政府的问政路径 102
一、现状 102
二、“是否问政”的经济学理性分析 102
三、路径建议 104
第三节 省级政府的问政路径 104
一、现状 104
二、“是否问政”的经济学理性分析 105
三、如何问政——建设本省平台VS登录全国性平台 107
四、实证分析网络问政路径:两种路径的扩散模型对比 108
五、小结:省级政府的现实问政路径 115
第四节 地市级政府的问政路径 115
一、现状 115
二、“是否问政”的经济学理性分析 116
三、如何问政——建设本市平台VS登录本省平台VS登录全国性平台 118
四、实证分析网络问政路径:三种路径的扩散模型对比 119
五、小结:市级政府的现实问政路径 128
第五节 区县级政府的问政路径 129
一、现状 129
二、“是否问政”的经济学理性分析 129
三、如何问政——建设本区县平台VS登录本市平台VS登录本省平台VS登录全国性平台 131
四、实证分析网络问政路径:四种路径的扩散模型对比 132
五、小结:区县级政府的现实问政路径 135
第六节 各级政府的问政路径 136
一、各级政府网络问政现实路径 136
二、各级政府组合问政路径 137
三、各级政府网络问政现实路径的理性分析 137
第七章 民众问政路径 138
第一节 惠州龙门:问政先锋地区的四级平台成效对比 138
一、实证分析的做法、工具、理由 138
二、全国、省级、市级、县级平台对比分析 139
三、各级平台成效差异分析 143
第二节 成都郫县:人民网榜首样本的四级平台成效对比 144
一、实证分析的做法、工具、理由 144
二、全国、省级、市级、县级平台对比分析 145
第三节 问政模式总结、优化与选择 153
一、网络问政的基层模式 154
二、网络问政的顶层模式 155
三、网民的网络问政路径决策 155
结语 158
一、结论 158
二、局限 159
三、展望 159
参考文献 160
后记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