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五四进步社团与中共创建关系研究
  • 作 者:黄爱军,汪先平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132367
  • 标注页数:232 页
  • PDF页数:24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8 ≥23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五四进步社团及其演变 1

一 对五四进步社团的界定 2

二 五四进步社团的演变 6

三 五四进步社团发展中的建党趋势 1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由五四进步社团发展而来 17

一 经历者、当事人言说中的中共创建史 18

二 早期党团关系 21

三 早期党史著作中的有关描述 24

第三章 五四进步社团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6

一 推动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条件 27

二 创办社团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 28

三 创办书社,销售进步书刊 31

四 组织力量收集、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34

五 深入工农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 37

第四章 五四进步社团内的论争及其意义 41

一 五四进步社团内部的论争 42

二 五四进步社团内部论争的意义 51

第五章 五四进步社团与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57

一 新青年社与中国最早一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成长 58

二 工读互助团的失败,促使大批有志青年转向马克思主义 62

三 中共早期成员与著名人物均有社团活动背景 65

第六章 五四进步社团与中共组织的创建 70

一 进步社团与中共创建的最初酝酿 70

二 进步社团与上海发起组的创立 73

三 进步社团与各地党的早期组织的创立 77

四 进步社团与中共的正式诞生 82

第七章 五四进步社团与中共早期组织 85

一 毛泽东对中共早期组织的有关说法 86

二 进步社团具有“共产主义小组”属性 88

三 进步社团应纳入中共早期组织的范畴 90

四 中共早期组织发展的四个阶段 92

五 中共早期组织的性质 97

第八章 五四进步社团与中共创建道路 99

一 中共创建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101

二 中共创建的组织力量 102

三 进步社团的功能和作用 107

四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作用 110

五 结语 112

附件一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说之我见 115

一 高一涵的说法不能成立 118

二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说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 124

附件二 对中共早期组织的一点考证 131

附件三 中共长沙早期组织创建的几个问题 137

一 有关长沙早期组织的文献记载 138

二 长沙是上海发起组成立后作为重点发展的区域 140

三 毛泽东具备陈独秀作为联络发起人的条件 141

四 毛泽东参与了上海发起组的创建活动 146

五 毛泽东的入党时间 147

六 长沙早期组织成立的时间 148

附件四 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有关的几个问题 153

一 广州早期组织发起创建起因 154

二 广州早期组织发起创建的标志 156

三 “广东共产党”不能纳入早期组织范围 159

四 广州早期组织的重组 161

附件五 对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性质的几点考察 165

一 应辩证对待《报告》及其内容 166

二 重庆组织不具有中共早期组织的属性 171

三 重庆组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组织 174

四 重庆组织不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源流组织 178

附件六 《张太雷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书面报告》材料来源考——兼谈1921年“三月会议”是否存在 181

一 张太雷报告材料来源的几种说法 182

二 来源于俞秀松等人的可能性很小 183

三 来源于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可能性很大 185

四 正确解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提供的材料 188

附件七 陈独秀未出席“一大”原因的再探讨 191

一 观点述评 191

二 陈独秀缺席“一大”最主要原因 200

附件八 对李大钊未出席“一大”原因的再探讨 205

一 观点介绍 205

二 简短评析 208

三 李大钊未出席“一大”的真正原因 212

附件九 对中共“一大”代表问题的再探讨 216

一 出席中共“一大”代表人数 217

二 包惠僧的代表资格 219

三 把陈公博排除在12名代表之外缺乏事实根据 221

四 “一大”会议的缺席者——何叔衡 223

参考文献 229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