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江浙沿海平原晚第四纪地层沉积与天然气地质学
  • 作 者:林春明,张霞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30566836
  • 标注页数:238 页
  • PDF页数:24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49 ≥23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绪论 1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5

2.1 地理背景 6

2.2 水文特征 8

2.3 构造背景 11

2.4 底床形态及表层沉积物分布 12

2.5 东海陆架沉积速率和海平面变化 13

第3章 晚第四纪下切河谷充填物沉积特征 15

3.1 地层划分和对比 15

3.1.1 地层划分原则 15

3.1.2 地层年龄 15

3.1.3 地层划分 17

3.1.4 冰后期基底 17

3.2 沉积相类型 18

3.2.1 SE1孔沉积相 18

3.2.2 SE2孔沉积相 28

3.2.3 萧3孔沉积相 36

3.2.4 夹4孔沉积相 38

3.2.5 乔司农场CK4孔沉积相 41

3.2.6 雷5孔沉积相 43

3.2.7 头9孔沉积相 45

3.2.8 杭州湾水域CH2孔沉积相 47

3.2.9 ZK01孔沉积相 48

3.2.10 ZK02孔沉积相 57

3.2.11 HQ03孔沉积相 64

3.2.12 HQ98孔沉积相 66

3.2.13 NTK1孔沉积相 68

3.2.14 T24孔沉积相 70

3.2.15 CJK11孔沉积相 72

3.3 河间地及河阶地沉积相 74

第4章 下切河谷充填物沉积序列和充填演化模式 76

4.1 沉积序列 76

4.1.1 地层结构及其控制因素 76

4.1.2 层序界面 77

4.1.3 典型剖面的沉积序列 79

4.1.4 电法剖面 87

4.1.5 沉积相序 90

4.2 充填演化模式 92

4.2.1 深切阶段 92

4.2.2 充填阶段 93

4.2.3 埋藏阶段 96

4.3 下切河谷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学特征 99

4.3.1 定义和特征 99

4.3.2 层序地层学特征 100

4.4 下切河谷体系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其沉积模式对比 103

4.4.1 海平面变化 103

4.4.2 沉积物供应 104

4.4.3 沉积过程 106

4.4.4 下切河谷形态 108

第5章 晚第四纪浅层生物气形成、富集成藏 109

5.1 浅层天然气化学组分特征及其成因 109

5.2 浅层生物气储层特征 111

5.2.1 储层类型 111

5.2.2 典型气藏剖析 112

5.3 浅层生物气源岩特征 125

5.3.1 气源岩 125

5.3.2 气源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 129

5.4 浅层生物气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154

5.4.1 生物气的形成机理 154

5.4.2 生物气形成的影响因素 156

5.5 浅层生物气资源量计算 159

5.5.1 总生气量计算 159

5.5.2 总吸附气量计算 161

5.5.3 总溶解气量计算 162

5.5.4 总扩散气量计算 163

5.5.5 总游离气量计算 165

5.5.6 生物气资源量计算的地质意义 165

5.6 浅层生物气分布规律 166

5.6.1 运移和聚集特征 166

5.6.2 生物气分布规律 167

第6章 晚第四纪浅层生物气藏封闭机理 170

6.1 盖层特征 170

6.1.1 盖层物理性质 171

6.1.2 力学特性 174

6.1.3 放气后沉积物特性变化 174

6.2 生物气藏封闭机理 175

6.2.1 毛细管封闭机理 175

6.2.2 孔隙水压力封闭机理 181

6.2.3 烃浓度封闭机理 183

6.3 生物气藏封闭机制形成因素探讨 184

6.3.1 人工放气后沉积物物性变化原因 184

6.3.2 孔隙水压力封闭机理的形成 184

6.3.3 直接盖层和间接盖层封闭性对比 186

6.3.4 孔隙水压力封闭的重要性 188

第7章 晚第四纪浅层生物气藏的勘探方法 189

7.1 生物气藏的勘探方法 189

7.1.1 静力触探 189

7.1.2 浅层横波地震勘探 200

7.1.3 土壤气氡勘探 201

7.1.4 微生物勘探 203

7.1.5 电磁勘探 204

7.2 勘探方法有效性与有效勘探步骤 207

7.2.1 各种勘探方法优点与不足 207

7.2.2 浅层气勘探的有效步骤 208

第8章 中国生物气成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9

8.1 柴达木盆地生物气成藏特征 209

8.1.1 第四系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 210

8.1.2 气源岩条件 213

8.1.3 氧化还原性与酸碱度 215

8.1.4 储盖层及圈闭条件 216

8.2 中国生物气成藏特征 218

8.2.1 中国生物气藏分布 218

8.2.2 中国生物气藏类型 219

8.3 中国生物气成藏有利条件探讨 219

8.3.1 有利的生气条件 219

8.3.2 储层的物性条件及其规模 221

8.3.3 盖层封闭保存条件 222

8.3.4 早期圈闭及同沉积圈闭 223

8.3.5 生物气的不间断产生 223

参考文献 224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