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高培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16767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的转折与新起点 1
一 历史背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状况(1949—1978年) 1
二 1949—1978年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历程与回顾 8
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7
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改革与开放成为主题 20
五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评价:伟大的转折 22
第二章 十二届三中全会——从商品经济开始 26
一 历史背景:农村包围城市 26
二 核心部署及改革方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7
三 重点领域及改革成就 29
四 基本经验 42
第三章 十三届三中全会——化解改革停滞风险,稳定压倒一切 44
一 历史背景 44
二 基本内容 49
三 历史评价 54
四 规律总结 55
第四章 十四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 59
一 历史背景:“南方谈话” 59
二 改革的基本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2
三 改革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4
四 历史评价:推进市场化改革 68
第五章 十五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农业的跨越 77
一 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背景:选择农村、农业、农民作为议题的原因 77
二 现实与面临的问题:农村、农业落后的现实 78
三 挑战 87
四 改革的基本方向 88
五 基本内容总括 90
六 独特的案例与政策评价 91
七 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基本评价和历史经验 98
第六章 十六届三中全会——推进市场经济的新节点 101
一 基本情况及历史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 101
二 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103
三 基本内容概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04
四 重点领域的改革进展与评述 107
五 基本评价和经验 119
第七章 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122
一 背景:城乡差距仍然在扩大 122
二 改革主题:“三农”问题的提出 124
三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具体内容 130
四 实施情况分析 137
五 从历史视角看十七届三中全会 140
第八章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走向全面和深化 143
一 全会背景 143
二 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内容 151
三 具体特点与内容创新 161
四 评价与建议 165
第九章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意的深入解读 173
一 会议的简要评述 173
二 全会的突出特点和蕴含的新意 174
三 总结 177
第十章 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措施和着力点 179
一 强化执政能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179
二 推广“非禁即入”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强化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180
三 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强化财政的“基础”和“支柱”作用 181
四 推进法治建设,强化法律的权威和依法治理 182
五 以产权为线索,明晰产权,形成利益保护机制 182
六 改革措施得以实施的内在准则 183
第十一章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理政思路与宏观决策的变化 184
一 政府与市场 185
二 宏观调控的基本把握 194
三 短期宏观调控目标发生改变 196
四 宏观手段选择 197
五 长期经济增长动力 199
六 小结 200
第十二章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形势评估(2013—2014年):整体进展与未来方向 202
一 改革的基本情况及整体评价 202
二 改革的具体进展与举措 204
三 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深层次原因 208
四 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209
第十三章 “十二五”改革评估(2011—2015年)及深化改革的战略选择 211
一 “十二五”规划设定的改革整体目标基本完成 212
二 改革的完成情况良好 212
三 改革的效果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213
四 “十三五”规划中推进改革的建议 215
第十四章 本轮财税体制改革进程评估(2013—2016年) 216
一 引言 216
二 评估标准的界定: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 217
三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展与问题 221
四 税收制度改革:进展与问题 228
五 财政体制改革:进展与问题 232
六 作为一个整体的财税体制改革:亟待协调推进 237
七 全面深化改革框架下的财税体制改革:基础和支撑作用尚需进一步到位 240
八 主要政策建议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