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马文成,钟丹,韩洪军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0371085
- 标注页数:110 页
- PDF页数:11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18 ≥11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1章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概论 1
1.1 厌氧生物处理理论的发展 2
1.2 参与厌氧消化过程的微生物菌群 4
1.3 厌氧处理工艺的发展 7
1.3.1 第一代厌氧反应器 8
1.3.2 第二代厌氧反应器 8
1.3.3 第三代厌氧反应器 9
第2章 两相厌氧工艺和分级多相厌氧工艺 11
2.1 两相厌氧工艺 11
2.2 分级多相厌氧工艺 14
2.2.1 分级多相厌氧工艺及其特点 14
2.2.2 基于分级多相厌氧工艺研发的新型厌氧反应器 15
2.2.3 分级多相厌氧工艺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8
第3章 水解酸化-两级厌氧工艺及其处理效能 20
3.1 试验装置 20
3.1.1 动态试验装置 20
3.1.2 静态试验装置 21
3.2 试验用水及接种污泥 22
3.2.1 试验用水 22
3.2.2 接种污泥 22
3.2.3 试验条件 22
3.3 水解酸化反应器的运行控制策略分析 23
3.3.1 废水厌氧产酸发酵的主要类型 23
3.3.2 适宜的液相末端产物分析 25
3.3.3 发酵类型的运行稳定性分析 26
3.3.4 最佳发酵类型的选择 28
3.4 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处理效能 28
3.4.1 接种污泥的选择 29
3.4.2 容积负荷及负荷提高方式 29
3.4.3 pH调节 29
3.4.4 液相末端产物的变化情况 30
3.4.5 pH的变化情况 34
3.4.6 ORP的变化情况 35
3.4.7 COD去除率的变化情况 35
3.4.8 污泥的变化情况 36
3.4.9 酸化度的变化情况 37
3.5 两级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能 38
3.5.1 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处理效能 38
3.5.2 两级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能 41
3.5.3 pH和VFA的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 45
3.5.4 产气量的变化情况 48
第4章 水解酸化-两级厌氧工艺中的颗粒污泥 51
4.1 水解酸化反应器中的酸化颗粒污泥 51
4.1.1 酸化颗粒污泥的表观特性 52
4.1.2 酸化颗粒污泥形成的控制条件和形成途径 52
4.2 两级厌氧反应器的颗粒污泥性质 53
4.2.1 颗粒污泥的颜色变化情况 53
4.2.2 颗粒污泥的粒径变化情况 53
4.2.3 颗粒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情况 55
4.2.4 颗粒污泥活性的变化情况 56
第5章 水解酸化-两级厌氧工艺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演替规律 58
5.1 水解酸化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组成 58
5.2 两级厌氧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组成 59
5.3 水解酸化-两级厌氧工艺种群演替规律 61
第6章 水解酸化-两级厌氧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 64
6.1 温度对于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 64
6.2 pH对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 66
6.3 容积负荷对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 68
6.4 水力停留时间对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 70
6.5 上升流速对工艺处理效能的影响 71
6.6 水解酸化-两级厌氧工艺动力学研究 76
6.6.1 厌氧甲烷化动力学研究现状 76
6.6.2 水解酸化反应器动力学模型 77
6.6.3 两级厌氧反应器动力学模型 80
第7章 水解酸化-两级厌氧工艺的中试研究 85
7.1 高浓度甲醇废水处理工程概况 86
7.1.1 废水来源与水质特点 86
7.1.2 工艺流程 86
7.1.3 主要设计参数和关键设备 86
7.2 水解酸化-两级厌氧工艺的启动 87
7.2.1 水解酸化反应器的污泥驯化 87
7.2.2 两级厌氧反应器的污泥驯化 89
7.2.3 水解酸化-两级厌氧工艺负荷提高阶段 90
7.2.4 水质波动对水解酸化-两级厌氧工艺的影响 95
参考文献 97
名词索引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