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诗与唐人小说pdf电子书下载 > 文学
诗与唐人小说
  • 作 者:崔际银著(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6961100
  • 标注页数:316 页
  • PDF页数:329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9 ≥31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一 论题缘起 1

二 对象范围 5

三 基本构想 15

第一章 唐人小说对诗歌之接受 23

第一节 作者:小说接受诗歌的主导媒介 23

一 小说作者 24

(一)小说作者身份 24

(二)小说作者类属 29

二 小说中的诗歌作者 35

(一)诗歌作者之阶层 37

(二)诗歌作者之归属 38

第二节 小说接受诗歌的具体方式 42

一 创作诗歌 42

(一)小说作者之诗 42

(二)小说人物之诗 44

二 引用诗歌 46

(一)引用当代诗人之作 46

(二)引用古代诗人之作 50

三 诗与小说相配 55

(一)甲作小说而乙作诗歌 56

(二)甲既作小说又作诗歌 57

第二章 唐人小说中诗歌之分析 68

第一节 诗歌体式与表现形态 68

一 诗歌体裁形式 68

(一)古体 69

(二)近体 71

(三)杂体 73

二 诗歌题材类别 74

(一)婚姻恋情 74

(二)咏史怀古 75

(三)赠答唱和 77

(四)悼亡哭挽 78

(五)登临题咏 79

(六)咏物绘景 80

三 诗歌表现形态 81

(一)以诗为文 81

(二)诗文相映 84

(三)诗化小说 87

第二节 诗歌在小说中的作用 89

一 谋篇布局 89

(一)引发情节事件 90

(二)实现承转过渡 91

(三)结束总结全篇 93

二 表意抒情 95

(一)爱情 95

(二)友情 98

(三)怨愤之情 99

(四)出世之情 99

三 成事为媒 101

(一)用诗获益 101

(二)借诗成缘 102

(三)凭诗脱困 104

(四)因诗招祸 106

(五)以诗为谶 108

第三章 唐人小说用诗之评价 120

第一节 唐人小说之诗的风格类型 120

一 粗陋型 121

(一)无才而致粗陋 121

(二)有意而致粗陋 123

二 通俗型 126

(一)语俗意显之诗 126

(二)言浅意深之诗 128

三 典雅型 131

(一)形或神特出之诗 131

(二)情与辞谐协之诗 133

第二节 小说接受诗歌之价值 136

一 保存大量诗歌 136

(一)保存社会名人的诗歌 137

(二)保存下层人士的诗歌 138

二 演绎诗歌本事 140

(一)当代诗人诗作本事 140

(二)前代诗人诗歌本事 145

三 裨益唐诗研究 147

(一)提供诗坛掌故 147

(二)概述诗风趋势 148

(三)钩沉有关事实 149

(四)纠正各种舛误 151

第四章 唐诗与小说用诗之互观 159

第一节 唐诗及唐人小说发展概况 159

一 唐诗基本流程 160

(一)古代有关唐诗发展的论述 160

(二)20世纪以来唐诗分期说 162

二 小说演变轨迹 163

(一)三期说 164

(二)四期说 165

(三)五期说 166

第二节 “四唐”诗与小说之诗 168

一 初唐 168

(一)诗坛的因中有革 168

(二)低迷状态的小说用诗 170

二 盛唐 172

(一)诗歌的黄金时代 172

(二)张鷟小说用诗解析 174

三 中唐 176

(一)诗人的探索求新 177

(二)小说与诗和谐融通 178

四 晚唐 181

(一)诗运的逐步衰退 182

(二)小说用诗的繁富 183

第五章 唐人小说用诗的向度考察 193

第一节 前承:唐前小说用诗之扫描 193

一 唐前小说及小说之诗 193

(一)唐前小说概况 194

(二)唐前小说用诗举隅 199

二 唐前小说用诗简析 206

(一)用诗分布特征 206

(二)用诗方式与功能 211

第二节 遗响:唐后小说用诗之点评 214

一 文言小说 214

(一)《青琐高议》与《娇红记》 215

(二)《剪灯新话》与《剪灯余话》 217

(三)《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 221

二 白话小说 224

(一)短篇白话小说 224

(二)长篇小说 230

第六章 诗与唐人小说融合因缘探究 247

第一节 小说文体的需要 247

一 重视“诗笔”运用 247

二 关注文士生活 253

第二节 小说作家的情结 257

一 小说理念:强调诗意化 257

二 小说创作:逞显才气 262

第三节 唐世风尚的推动 267

一 酷爱诗歌 268

二 崇尚“以诗取士” 272

结语 289

主要参考文献 295

后记 314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