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李卫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27978
- 标注页数:261 页
- PDF页数:269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9 ≥26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一 从比较文学到比较诗学 1
二 从宏观比较到范畴比较 9
三 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 15
第一章 细读与熟读 19
一 话语形式 20
二 话语内涵 31
三 话语功能 47
第二章 语词分析 59
第一节 “不落言筌”的“至言”——“朦胧”“张力”“悖论”“反讽”的本体论意趣 60
一 技巧论与本体论:“新批评”术语的两个层次 62
二 本真的语言:对文学与人生的成全 76
第二节 隐喻与比兴 87
一 修辞学:“微隐喻”与“比兴” 87
二 文化学:“宏隐喻”与“比兴” 102
第三章 结构分析 115
第一节 形式:作为“肌质”与“神理”——兰色姆与金圣叹的文学形式观之比较 115
一 “内容—形式”与“材料—形式” 116
二 文的自觉与人的觉醒 123
第二节 “犯中求避”:作为一种叙述频率 128
一 对“犯中求避”的种种误读 130
二 叙述频率:一种新的阐释模式 137
三 时间的三维与“犯中求避”的文化内涵 143
四 余论:叙述频率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150
第四章 语境分析 157
第一节 “文文相生”:“互文性”的中国表达 157
一 “互文性”理论:内互文性与外互文性 158
二 “文文相生”的“内互文性”考察 165
三 “文文相生”的“外互文性”考察 174
第二节 “以意逆志”与“意图谬见”——作者研究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和作用 183
一 文学批评的目的:理解作者之志还是评价文本价值? 183
二 文学批评的依据:作者之心还是文本本身? 194
三 文学批评的方法:知人论世还是细读文本? 204
第五章 中西风格论比较 214
一 风格:共性与个性 215
二 风格:主观与客观 225
三 风格:描述性与评价性 236
参考文献 244
后记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