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解释水平与信息框架匹配对环保说服的作用研究
  • 作 者:王亚楠著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60647777
  • 标注页数:128 页
  • PDF页数:13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7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138 ≥12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言 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2

1.1 态度 2

1.1.1 态度的定义 2

1.1.2 态度的结构 3

1.1.3 态度的功能 5

1.1.4 态度的测量 6

1.2 环境态度 7

1.2.1 环境态度的定义 7

1.2.2 环境态度的前因变量 8

1.3 态度改变 9

1.3.1 态度改变的三个阶段 9

1.3.2 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型 10

1.4 说服效应 13

1.4.1 说服效应的理论模型 13

1.4.2 说服效应的影响因素 15

1.5 信息框架 18

1.5.1 信息框架的定义 18

1.5.2 信息框架的分类 19

1.5.3 信息框架的影响因素 22

1.5.4 信息框架的说服研究 23

1.6 调节匹配 24

1.6.1 调节匹配的定义 24

1.6.2 调节匹配的操作 25

1.6.3 调节匹配的效应 27

1.6.4 调节匹配的说服研究 29

1.6.5 调节匹配的机制 30

1.7 解释水平 31

1.7.1 解释水平的定义 31

1.7.2 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的关系 33

1.7.3 解释水平的操作 34

1.7.4 解释水平的说服研究 35

1.7.5 解释水平与信息框架 36

第二章 研究设计 37

2.1 问题提出 37

2.2 研究框架 38

2.3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40

第三章 心理距离与信息框架匹配对环保说服的作用(研究一) 42

3.1 问题提出 42

3.2 研究方法 44

3.2.1 被试者 44

3.2.2 实验设计 44

3.2.3 实验材料 44

3.3 研究结果 45

3.3.1 描述统计分析 45

3.3.2 交互作用分析 46

3.3.3 简单效应分析 47

3.4 讨论和结论 48

第四章 心理距离(闭下启动)与信息框架匹配对环保说服的作用(研究二) 50

4.1 问题提出 50

4.2 研究方法 52

4.2.1 被试者 52

4.2.2 实验设计 52

4.2.3 实验程序 52

4.3 研究结果 54

4.3.1 描述统计分析 55

4.3.2 交互作用分析 55

4.3.3 简单效应分析 56

4.4 讨论与结论 57

第五章 解释水平与信息框架匹配对环保说服的作用(研究三) 59

5.1 问题提出 59

5.2 研究方法 61

5.2.1 被试者 61

5.2.2 实验设计 61

5.2.3 实验材料 62

5.3 研究结果 65

5.3.1 描述统计分析 65

5.3.2 交互作用分析 65

5.3.3 控制变量分析 67

5.4 讨论与结论 68

第六章 加工流畅性对解释水平匹配的中介作用(研究四) 70

6.1 问题提出 70

6.2 研究方法 72

6.2.1 被试者 72

6.2.2 实验设计 72

6.2.3 实验材料 73

6.3 研究结果 74

6.3.1 相关分析 74

6.3.2 回归分析 75

6.4 讨论与结论 76

第七章 社会价值取向对解释水平匹配的调节作用(研究五) 78

7.1 问题提出 78

7.2 研究方法 80

7.2.1 被试者 80

7.2.2 实验设计 80

7.2.3 实验材料 80

7.3 研究结果 82

7.3.1 相关分析 82

7.3.2 回归分析 83

7.4 讨论与结论 84

第八章 总讨论及理论总结 86

8.1 总讨论 86

8.1.1 心理距离与信息框架的匹配效应 86

8.1.2 解释水平与信息框架的匹配效应 87

8.1.3 解释水平匹配的心理机制 87

8.2 研究总结 88

8.3 研究意义 88

8.3.1 理论意义 88

8.3.2 实践意义 89

8.4 研究展望 90

附录A 研究一的实验材料 92

附录B 研究二、研究三的环保情境材料与自编环保意图问卷 96

附录C 研究三的解释水平启动实验材料 99

附录D 研究三的调节定向问卷 100

附录E 研究三的积极、消极情绪量表 101

附录F 研究四的实验材料、研究五的部分实验材料 102

附录G 研究五的社会价值取向问卷 108

参考文献 109

购买PDF格式(7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