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大夏书系  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
  • 作 者:(美) 林恩·埃里克森,(美) 洛伊斯·兰宁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7579798
  • 标注页数:190 页
  • PDF页数:20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8 ≥190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从目标为本到概念为本的模式 1

一、作者视角下的一个简短回顾:教育之摇摆 2

二、概念为本的模式中“知道”“理解”和“能做”的价值 6

三、传统内容目标的问题 11

四、问题讨论 15

五、总结 15

第二章 课程模式:二维对比三维 17

一、对比二维模式和三维模式 17

二、知识的结构和过程的结构 18

三、知识和过程的相互作用 20

四、对比教学描述 21

五、问题讨论 24

六、总结 24

第三章 知识的结构 25

一、理解知识的结构中的关系 25

二、知识的结构如何指导课程设计 28

三、在国家、州或区域层面上设计学科课程框架 29

四、数学——一个概念驱动的学科 30

五、概念实例和特定学科的概括 33

六、问题讨论 35

七、总结 36

第四章 过程的结构 37

一、过程的结构 37

二、过程的结构如何指导课程与教学 42

三、问题讨论 43

四、总结 44

第五章 培养概念为本的教师 45

一、填补知道、做和理解之间的鸿沟 45

二、协作性的概念为本的教学计划 46

三、描述高质量教学的共同术语 47

四、培养概念为本的教师 50

五、在教师评估计划中概念为本的教师培养量规是否有一席之地 62

六、问题讨论 66

七、总结 66

第六章 培养概念为本的学生 69

一、关于思考 69

二、批判性思考和概念为本的教与学的关系 70

三、发展批判性思考 71

四、培养概念为本的学生 72

五、为什么是这些方面 74

六、问题讨论 76

七、总结 76

第七章 关于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理解什么 79

一、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的“是什么”和“为什么” 79

二、如何实施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80

三、概念为本的教学的四个核心方面 92

四、高质量教学 100

五、概念为本的课堂 101

六、问题讨论 104

七、总结 105

第八章 关于概念为本的课程设计,校长和教学指导员需要理解什么 107

一、为课程实施设立阶段 107

二、员工发展 109

三、带问责的员工支持:建立系统范围的协同 110

四、“正确”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12

五、问题讨论 113

六、总结 114

第九章 关于概念为本的课程设计,区域领导需要理解什么 115

一、区域领导讨论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116

二、问题讨论 126

三、总结 126

第十章 总结与未来 127

一、课程与教学:经线 127

二、概念为本的学习:纬线 128

三、前方的路 129

四、问题讨论 130

资源 131

资源A:概念为本的数学单元 132

资源B:概念为本的科学单元 144

资源C:概念为本的艺术单元 157

资源D:概念为本的世界语单元 165

资源E:概念为本的音乐单元 174

资源F:第七章 修改后的学习活动 184

参考书目 186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