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吉彦波著
- 出 版 社: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31101154X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9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编 历史发展动力研究 2
历史发展动力应是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 2
再谈历史发展动力与历史创造者 10
从历史过程看历史动力 22
群英史观:“共创论”再认识 28
创造史观:从历史本体论走向历史价值论 41
第二编 社会基本矛盾研究 53
社会基本矛盾应是一对 53
社会基本矛盾如何运动? 62
需要和生产的矛盾不是社会基本矛盾 75
第三编 社会主要矛盾研究 8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新探 85
论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特性 91
社会主要矛盾与唯物辩证法若干问题 98
论社会主要矛盾的层次性 109
第四编 社会矛盾的层次研究 119
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应是社会能动矛盾 119
社会势态:社会能动矛盾的再抽象 126
历史唯物主义层面的社会矛盾应有四个层次 133
第五编 社会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 144
从“直线式”到“三角形”:两种社会结构及运行模式之比较 144
社会结构与运行模式:从静态直观到系统抽象的历史演进和发展 152
“需要——利益型”社会结构及运行机制的符号学阐释 159
第六编 社会进步“杠杆”研究 169
应重新定义阶级斗争 169
暴力革命的内涵应有三个层次 176
论社会差别 184
第七编 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研究 193
论历史概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解 193
经济基础首先应是生产力 200
应把认识能力纳入生产力内涵 207
从社会结构模式的变革看经济基础内涵的拓展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