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
- 出 版 社:郑州:大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4748769
- 标注页数:204 页
- PDF页数:286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6 ≥20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一、禹州的地理位置及沿革 1
二、钧台与八卦洞的由来 2
三、发掘工作概况 2
第一章 窑址概况 5
一、窑址的分布 5
二、窑址的地层堆积 7
三、遗迹 9
(一)作坊 9
(二)水井 9
(三)灰坑 10
四、遗物 10
第二章 宋代窑址 11
第一节 钧瓷窑区 11
一、遗迹 11
(一)窑炉 11
(二)灰坑 15
(三)作坊 16
二、遗物 18
(一)窑具 18
(二)瓷器 20
三、小结 39
(一)钧瓷釉色及窑变艺术 39
(二)钧瓷在历史上的地位 40
(三)钧瓷的烧造工艺 42
第二节 汝瓷窑区 43
一、遗迹 43
(一)窑炉 43
(二)灰坑 51
二、遗物 52
(一)窑具 52
(二)瓷器 54
三、小结 75
(一)汝瓷与影青瓷的烧造 75
(二)汝瓷与影青瓷的工艺 76
(三)汝瓷与影青瓷的装饰艺术 77
第三节 天目瓷窑区 78
一、遗迹 78
(一)窑炉 79
(二)水井 80
(三)灰坑 80
二、遗物 82
(一)窑具 82
(二)瓷器 82
三、小结 94
(一)天目瓷的工艺流程 94
(二)天目瓷的窑变釉色 95
第四节 白地黑花瓷窑区 96
一、遗迹 96
(一)窑炉 96
(二)灰坑 98
二、遗物 99
(一)窑具 99
(二)器物 102
三、小结 123
(一)白地黑花瓷器烧造工艺 123
(二)器表的装饰 123
第三章 其他时代遗存 125
一、唐代瓷器 125
二、五代瓷器 125
三、金代瓷器 125
四、元代瓷器 126
五、明代瓷器 128
六、铜钱 128
第四章 钧窑产品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能 130
一、标本的外观特征 130
二、钧窑系胎釉的化学组成 132
三、钧窑系胎釉的物理性能 135
第五章 若干问题的探讨 137
一、窑炉结构与烧造工艺 137
二、产品的化学分析和物理性能 138
三、器物造型和装饰艺术 139
四、钧窑起源问题的探讨 140
五、探讨汝瓷、影青瓷、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的来源 141
六、钧瓷故乡 144
七、瓷器生产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148
第六章 结语 149
一、钧台窑的烧造历史 149
二、钧台窑的分期 150
(一)钧瓷的分期 150
(二)汝瓷的分期 151
(三)影青瓷的分期 151
(四)黑釉天目瓷的分期 152
(五)白地黑花瓷的分期 152
三、钧台窑的性质 154
四、各色瓷之间的关系 155
五、钧窑工艺技术的传播与产品的外销 156
附录 158
附录一 窑变艺术之冠——中国钧瓷&赵青云 赵文军 158
附录二 禹州钧窑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与研究&赵会军 张志伟 169
附录三 禹州钧台窑补遗&李少颖 杨俊峰 179
附录四 明清以来相关文献记载&晋佩章 185
附录五 禹州钧台窑考古调查与发掘纪实&赵青云 194
后记 202
英文提要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