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报告  2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 作 者:陆学艺主编
  • 出 版 社:科学社会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520126137
  • 标注页数:423 页
  • PDF页数:43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38 ≥42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导言 1

一 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意义 1

二 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7

三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特点与我们的研究发现 9

四 中国社会流动变化的几种趋向 15

第一章 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 21

第一节 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标准 21

第二节 十大社会阶层的构成 29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分析框架 44

第二章 当代中国的五次社会流动 53

第一节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关系的重塑(1949~1956年) 55

第二节 多维二元身份体系的建构(1957~1965年) 72

第三节 社会流动的失序(1966~1977年) 87

第四节 社会分化与流动模式的转换(1978~1991年) 94

第五节 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初步成型(1992年以来) 108

第三章 中国职业结构的趋高级化及原因分析 121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结构的趋高级化特征 121

第二节 现代化要素驱动的职业结构趋高级化 131

第三节 市场化要素驱动的职业结构趋高级化 148

第四章 十大社会阶层的来源与流向 163

第一节 优势地位阶层的流动特征 164

第二节 中间位置阶层的流动特征 187

第三节 基础阶层的流动特征 195

第四节 小结:从流动率看社会结构的开放与封闭 209

第五章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机制的分析 213

第一节 社会流动机制分析的策略 214

第二节 职业地位的获得 220

第三节 教育地位的获得 231

第四节 权力地位获得及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235

第五节 有关中国社会流动机制的几个结论 241

第六章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社会流动 247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基本状况 247

第二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社会流动的宏观制度分析 249

第三节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社会流动的微观机制分析 270

第四节 影响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社会流动的非正式制度因素 272

第七章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形成 276

第一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发展历程 277

第二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来源 282

第三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客观经济社会地位分析 291

第四节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地位认知与政治参与 294

第八章 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 304

第一节 社会中间阶层的概念及产生的社会背景 304

第二节 现阶段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产生及社会背景 308

第三节 现阶段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构成及特征 315

第九章 工人阶层的社会流动及内在逻辑 325

第一节 解释框架与工人阶层的地位处境 325

第二节 工人阶层的特征——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330

第三节 工人阶层的入口——什么样的人当工人 334

第四节 工人阶层的出路——什么样的人向上流动 339

第五节 工人阶层的出局——什么样的人下岗、失业 344

第十章 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流动 347

第一节 农民工的界定及其社会属性 348

第二节 农民工的社会流动 355

第三节 农民工体制和社会流动堕距 376

第十一章 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社会流动 381

第一节 农业劳动者阶层的定义和规模 381

第二节 改革前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社会流动特点 386

第三节 改革后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社会流动特点 391

第四节 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社会流动前景 395

第十二章 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论与调查方法说明 399

第一节 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论说明 399

第二节 社会阶层调查的方法说明 406

后记 419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