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呼包银榆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发展问题研究
  • 作 者:郝戊,张璞,杨建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9649992
  • 标注页数:248 页
  • PDF页数:261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1 ≥24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上篇 呼包银榆经济区合作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3

1导论 3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3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4

2文献综述 7

2.1 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研究综述 7

2.2 呼包银榆合作发展研究进展 9

2.3 本章小结 11

3呼包银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理论基础 13

3.1 经济区增长理论 13

3.2 区域经济合作理论 16

4呼包银榆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现状分析 19

4.1 基本概况 19

4.2 合作发展现状分析 19

4.3 本章小结 29

5呼包银榆经济区产业合作的实证分析 31

5.1 评价方法的选取 31

5.2 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5.3 实证原理及模型介绍 32

5.4 实证分析 33

5.5 本章小结 35

6呼包银榆经济区合作发展模式选择的实证分析 37

6.1 可供选择的合作发展模式 37

6.2 呼包银榆经济区合作发展模式选择的SWOT分析 38

6.3 合作发展模式选择 45

7对策与建议 49

7.1 针对产业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49

7.2 针对发展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51

7.3 呼包银榆经济区合作机制构建的探索 52

7.4 本章小结 54

附录A 呼包银榆经济区主要城市的19个指标数据 56

附录B 呼包银榆主要城市的19个指标标准化数据 57

附录C 专家打分问卷 58

参考文献 61

下篇 专题研究 67

8呼包银榆经济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67

8.1 引言 67

8.2 国内外现代产业体系研究综述 68

8.3 现代产业体系概述 71

8.4 呼包银榆经济区产业体系的演进与产业发展现状 73

8.5 呼包银榆经济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实证分析 79

8.6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 92

8.7 本章小结 97

附录A 求差序列处理结果 98

附录B 灰色关联系数 99

参考文献 100

9呼包银榆经济区能源安全评价及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103

9.1 引言 103

9.2 文献综述 104

9.3 呼包银榆经济区能源现状分析 111

9.4 呼包银榆经济区能源安全综合评价 119

9.5 呼包银榆经济区能源安全预警模型 132

9.6 对策与建议 136

9.7 不足与展望 138

9.8 本章小结 138

附录A 能源安全指标体系原始数据 140

附录B 能源安全指标体系数据标准化结果 142

附录C 能源安全评价指标单因素评价矩阵 144

参考文献 149

10呼包银榆经济区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153

10.1 引言 153

1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54

10.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58

10.4 呼包银榆经济区三次产业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161

10.5 经济区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优化发展的对策及保障 178

10.6 本章小结 183

附录A 呼包银榆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指标原始数据 185

参考文献 186

11呼包银榆经济区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分析 189

11.1 引言 189

11.2 研究综述 191

11.3 呼包银榆经济区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理论基础 198

11.4 区域选择及协调发展评价体系 202

11.5 呼包银榆经济区系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211

11.6 呼包银榆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240

11.7 本章小结 243

参考文献 245

后记 249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