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上海戏曲史稿pdf电子书下载 > 艺术
上海戏曲史稿
  • 作 者:曹凌燕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06867580
  • 标注页数:374 页
  • PDF页数:38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85 ≥37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概述 1

第一章 古代上海戏曲的演变(1843年之前) 6

第一节 上海戏曲的孕育兴起 6

第二节 北杂剧的主要创作与活动 13

第三节 明清时期昆山腔的繁兴 20

一、昆腔新声的传入与盛行 20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30

二、家庭演出蔚然成风 51

第四节 地方戏曲的兴起与流入 59

第二章 近代上海戏曲的活跃(1843年至1919年) 70

第一节 戏园的兴起与班社的争胜 70

第二节 京剧演出市场的兴盛 79

一、班园合一的经营体制 79

二、京剧与昆、徽、梆子等同台合演 90

三、南派京剧的初步形成 98

四、京剧“髦儿班” 109

第三节 其他剧种的活动 113

一、广东班自成一派 113

二、滩簧诸剧种的发展 117

三、绍剧、越剧等进入上海 120

第四节 戏曲改良运动 124

一、戏曲改良的兴起与理论主张 124

二、京剧改良运动的高涨 130

三、戏曲改良的影响及衰微 146

第三章 现代上海戏曲的繁荣(1919年至1949年) 152

第一节 激烈竞争中走向繁荣 152

一、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 152

二、京剧艺术的鼎盛 156

三、地方戏曲之荟萃 174

四、理论研究与宣传活动 185

第二节 曲折艰难中寻求发展 190

一、“孤岛”剧运的活跃 190

二、京剧艺术的发展状况 191

三、越、沪、甬剧的发展 198

四、苏剧、滑稽戏的萌生 201

五、理论研究与宣传 203

第三节 昆曲的演出与传承 208

一、“传”字辈艺人一脉相传 208

二、民间曲社之延续 214

第四节 黎明前的追求与抗争 223

一、抗战胜利初期的演出活动 223

二、有声有色的越剧改革 225

三、艰难环境下的进步活动 227

第四章 改革中迈向新时代(1949年至1956年上半年) 232

第一节 戏曲改革有序推进 232

第二节 丰硕的创作成果 240

第五章 曲折中的全面发展(1956年下半年至1966年) 255

第一节 剧目创作的繁荣 255

一、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 255

二、新编历史剧 260

三、现代戏创作 263

第二节 流派的发展和人才的涌现 269

第三节 舞台艺术的发展 277

第四节 理论研究与传播 281

第五节 演出交流活动 285

第六章 “样板戏”独尊舞台(1966年至1976年) 290

第一节 戏曲舞台的萧条 290

第二节 “样板戏”创作得失 292

第七章 新时期的复兴与探索(1977年至1989年) 304

第一节 恢复重建与创作复苏 304

一、戏曲队伍的重建 304

二、舞台演出的复苏 306

第二节 危机中的探索与实践 312

一、思想解放与理论探讨 312

二、艺术创作的探索与突破 316

三、交流活动的空前繁荣 324

第八章 多元中的传承与发展(1990年至2009年) 330

第一节 戏曲的改革与振兴 330

一、体制与机制改革 330

二、扶持与振兴举措 334

三、理论探讨与传播 337

第二节 舞台创作的活跃 341

一、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和改编 341

二、新编历史剧和新编古装剧 346

三、现代戏创作 354

四、多样化探索与木偶剧创作 360

第三节 开拓市场,传承发展 364

一、演出空间的拓展 364

二、保护与传承发展 368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