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海维清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9014594
- 标注页数:253 页
- PDF页数:26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1 ≥25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研究现状 1
第一章 “前语言”符号舞蹈“肢体化”表意历史 4
第一节 前语言“肢体化”表意特征 4
第二节 从功能性动作到舞蹈符码 9
第二章 “圈舞”符号是“有意味的形式” 15
第一节 “圈舞”舞蹈文化遗存 15
第二节 “圈舞”符号是“有意味的形式” 19
第三章 中华“圈舞”符号历史渊源及形式特征 22
第一节 “圈舞”符号的历史 22
第二节 “圈舞”符号的基本构成类型 25
第三节 中华“圈舞”符号的共性艺术特征 31
第四章 中华传统“圈舞”符号的西部地区选点分析 35
第一节 西部地区人文、地理概况 35
第二节 “跨文化现象”的西部“圈舞”符号个案重读 38
第三节 西部地区“圈舞”符号的基本分布特点 109
第五章 “圈舞”符号的形式内涵与文化内涵 116
第一节 “圈舞”符号的基本几何概念 116
第二节 “圈舞”符号行进方向的选择 120
第三节 各类型“圈舞”的符号构成内涵 132
第四节 “圈舞”的社会文化及心理内涵 143
第五节 渗透在“圈舞”中的“崇拜意识” 154
第六节 “圈舞”是中华最早的集体舞蹈形式之一 165
第七节 从“圈舞”兼看舞蹈符号“理据性”与“元语言” 174
第六章 西部民族“圈舞”文化的传承与流变 178
第一节 “圈舞”舞蹈文化的传承 178
第二节 “圈舞”舞蹈文化的流变 181
第七章 “圈舞”符号的美学意蕴 187
第一节 圈舞“师造化”与“物我同一” 187
第二节 移情——以“圈舞”实现“物我两忘” 192
第三节 舞蹈的“大自然”——“以天合天” 194
第八章 当下时代“圈舞”舞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98
第一节 “非遗”语境下“圈舞”艺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98
第二节 “圈舞”非遗保护中暴露的若干问题 202
第三节 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症结 209
第四节 “圈舞”类非遗保护的原则性立场及措施 223
结语 237
参考文献 248
后记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