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中国电影艺术史研究丛书  中国电影艺术史  1940-1949
  • 作 者:丁亚平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3959912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第一章 冲破烽火:战时电影的态势 1

第一节 上海·香港:“乡关何处” 1

第二节 “中制”和“中电”:大后方地区的电影生态 5

第三节 教育电影:影像的传播 14

第四节 史东山、何非光等的抗战片创作 18

第二章 “孤岛”电影:民族、文化身份与“他者” 33

第一节 人、景、物的象征性:“孤岛”电影创作与古装片 33

第二节 《貂蝉》《木兰从军》和陈云裳 41

第三节 费穆的《孔夫子》及《世界儿女》 49

第四节 朱石麟、桑弧的电影创作 56

第五节 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64

第三章 “沦陷”时期的电影:民族寓言与主体性 68

第一节 上海电影的“沦陷”及选择的“路径” 68

第二节 “满映”电影·甘粕正彦·李香兰 73

第三节 《家》《春》《秋》 86

第四节 《万世流芳》与电影市场样貌 88

第五节 张善琨和“中联” 93

第六节 “华影”和川喜多长政 98

第四章 电影人:完全理性及其遭遇 103

第一节 作为明星的刘琼:想象性共存 103

第二节 在时装片的路上 108

第三节 中日合拍《春江遗恨》与李丽华 113

第四节 荣誉和非议 117

第五节 电影人的附逆问题 120

第五章 理想在影像中飞翔 125

第一节 沪港互动与“国防电影” 125

第二节 影人的遭际 129

第三节 《四万万人民》延安与八路军》 136

第四节 影像的宣传放映与“公共目标” 140

第六章 战后电影的态势与进程 145

第一节 时代、价值观念与电影重建 145

第二节 想象的空间 155

第三节 对新的电影生长点的寻求 160

第四节 “昆仑”“文华”等公司的崛起 166

第五节 走变化和生长的道路 175

第七章 三个地区的电影与电影意识形态 186

第一节 “进步电影”及其互动 186

第二节 常例与变例整合:国统区的正统电影 201

第三节 市场化与类型片:商业电影 210

第四节 作为开创性一页的香港电影 223

第五节 解放区群体话语与纪录电影 233

第八章 波澜起伏的动荡历史与社会派电影 249

第一节 战后电影的兴起和社会派影片创作的选择 249

第二节 史东山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及《新闺怨》 254

第三节 蔡楚生与《一江春水向东流》 260

第四节 从《万家灯火》到《希望在人间》:阳翰笙和沈浮 267

第五节 郑君里、《乌鸦与麻雀》与战后社会派电影人的介入意识 276

第九章 人文派的风姿:费穆、桑弧、佐临、曹禺及其影片创作 283

第一节 人文电影与文华公司 283

第二节 从《锦绣江山》到《小城之春》 288

第三节 桑弧、石挥和黄佐临:《假凤虚凰》《哀乐中年》《夜店》 299

第四节 曹禺在“文华”编导的电影《艳阳天》 309

第五节 开放的对话性:电影文化的融合与创造 315

第十章 走向开放与成熟的电影艺术 334

第一节 多元并存的艺术求索之途:电影叙事的选择与开掘 334

第二节 历史话语与人生语义:银幕人物形象新开拓 357

第三节 语言运用与银幕的文化诗学:民族性、现代性和人文性的融汇 368

附录一 中国电影艺术史(1940—1949)系年 391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406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