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钱钟书文学思想研究
  • 作 者:罗新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15074
  • 标注页数:218 页
  • PDF页数:23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4 ≥21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 本书题的缘起及理论与实践价值 1

二 本书题的研究现状与本书的研究思路 4

三 本书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9

第一章 钱锺书的学术生存与理论形态 11

第一节 钱锺书学术生存的内在理路 11

一 “博览中西”与“思想发萌” 11

二 “走向西洋”与“回归自身” 14

三 “打通”与“照明” 17

第二节 “非体系”:对现代西方模式的反动 19

第三节 “潜在体系”:内在整一性 26

一 整体论述构架——通观圆览 27

二 论述内容的存在形态——网状结构 28

三 主题、方法与原则的始终如一性 29

第二章 文学的定指:“文学性” 32

第一节 文学是心理状态的表现 32

一 文学“表示出一种心理状态” 32

二 与马克思主义“审美意识形态”观的比较 36

三 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文学观的“负”模仿 40

第二节 文学应“以能文为本” 44

一 “诗也者,有象之言” 44

二 “哀怨起骚人” 49

三 “诗可凿空” 54

第三节 “诗者,艺之取资于文字也” 62

一 文学与禅宗:“诗自是文字之妙,非言无以寓言外之意” 63

二 文学与音乐:“文字弦歌,各擅其绝” 67

三 文学与绘画:“诗中有画而又非画所能表达” 71

第三章 文学文本:审美价值结构 81

第一节 “言即是物,表即是里” 81

第二节 文本的层面 86

一 “文字”层 88

二 神韵层 94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辩证构成 97

一 文学作品的辩证构成 97

二 “事理”—“心理”—“文理” 109

第四章 文学的创作主体:“妙悟”与“力学” 113

第一节 “艺之成败,系乎才也” 113

第二节 “悟亦必继之以躬行力学” 120

一 “夫悟而日‘妙’,未必一蹴即至也” 120

二 “化书卷见闻作吾性灵” 122

第五章 文学创作:“得心应手” 128

第一节 “强物”与“即物” 128

一 “执情强物” 129

二 “即物生情” 132

第二节 “执心物两端而用厥中” 137

一 “应手之难” 137

二 “得手应心” 141

第三节 “歌者情感之艺术表现也” 144

一 “诗者、艺也” 144

二 钱锺书的智性化写作 151

三 钱锺书的文学存在与中国现代智性思潮 155

第六章 文学在“对话”中发展 159

第一节 “复古”与“仿古” 159

一 “文学进化”与“复古” 159

二 “影响的焦虑”与“仿古” 165

第二节 “打通”与“对话” 168

一 将人文社科“打通”为一家 168

二 文学间的对话 171

第七章 文学的接受与阐释:“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177

第一节 “作者未必然” 177

一 “名可名非常名” 177

二 “天成”与“非我” 180

三 “以默佐言”与“具体化” 183

第二节 “读者何必不然” 187

一 “考词之终始”:文本释义之“循环” 188

二 “以今度古、即近知远”:读者理解之循环 193

结语 钱锺书文学思想的精神品质与意义 199

参考文献 204

后记 216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