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水利的历史阅读pdf电子书下载 > 工业技术
水利的历史阅读
  • 作 者:周魁一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8455679
  • 标注页数:656 页
  • PDF页数:69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693 ≥65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河湖地理与水环境 3

隋唐五代时期黄河的一些情况 3

长江三峡地区大型岩崩滑坡的历史与现状概述 21

附言 34

14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次生水灾的研究 40

珠江三角洲围田历史发展与防洪的几个问题 52

古鉴湖的兴废及其历史教训 60

附言 85

荆江和洞庭湖的演变与防洪规划的历史研究 88

附言 110

论水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 112

附言 126

试论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兼及海河流域水环境适度恢复对策的讨论 128

《都江堰史》序 139

防洪减灾与人文 147

黄河减灾历史与现状 147

附言 154

关于防洪方针的思考 155

附言 163

关于防洪减灾体制的思考 164

附言 170

我国防洪减灾刍议 172

附言 185

社会进步对洪水灾害影响的历史研究 187

《美国防洪减灾总报告及研究规划》前言 210

附言 212

21世纪我国防洪减灾战略刍议——建设全社会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214

附言 222

防洪思想的历史研究与借鉴 225

试论世纪之交我国防洪减灾方针的战略调整 232

防洪减灾观念的理论进展——灾害双重属性概念及其科学哲学基础 239

附言 254

落实防洪减灾方针几个问题之我见 256

附言 262

中国千年治水的哲学观及其现实意义 264

附言 275

工程技术与法规 279

《管子·度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水利技术理论著作 279

附言 287

先秦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及其含义的初步解释 288

附言 299

山河堰 302

元丰黄河曹村堵口及其它 319

历史上黄河防洪的非常措施 334

元代水利家任仁发及其治水实践 344

石?源流考 359

附言 374

唐代关中地区的农田水利和水资源 375

西汉与唐代灌溉成就的比较研究 394

中国古代河流泥沙运动力学的理论与实践 410

潘季驯治河思想历史地位的再认识——黄河修防从缕堤束水到守滩护堤的演变 427

附言 442

鄞县宋代水则的科学成就及其在古代水位量测中的地位 443

我国水工实验的创建 455

院史溯源——有关历史文件的考证 474

我国古代水利法规初探 480

《水部式》与唐代的农田水利管理 494

中国古代水资源税初探 514

水利史志与水文化 525

关于志书时代性和科学性的讨论 525

信息时代江河水利志的价值定位 544

关于编纂《清史·水利志》的调研与设计 547

附言 566

关于编纂《长编》的初步认识 569

《海宁市水利志》序 575

对都江堰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认识与建议 577

附言 582

《鉴水长流》序 585

《北京水文化丛书》序 588

水·水科学·水文化 592

历史模型及其近世渊源 603

略论水利的“历史模型”——水利史研究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603

“历史模型”——学科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610

附言 624

经世致用之学——当代水利史研究进展 629

李仪祉的治水思想及启示 639

张含老与水利史研究 643

水利科学在与人文科学的交融中提升——需要重点扶植的科研方向之一 647

附言 653

后记 655

购买PDF格式(1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