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中国的经济革命  20世纪的乡村工业
  • 作 者:(日)顾琳著;王玉茹,张玮,李进霞译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214057778
  • 标注页数:311 页
  • PDF页数:32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7 ≥31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译者序 1

中文版序 1

致谢 1

上篇 6

工业区和高阳增长模式 6

找回企业家的声音 13

第一章 工业区的建立 19

第一节 袁世凯的促进实业政策 19

第二节 技术的开端——铁轮织机 24

第三节 高阳商人和新式织布工业 26

第四节 招募纺织者 27

第五节 进口替代 29

第六节 日本的出口计划和高阳的棉花产业 31

第七节 织布工业的增长周期 33

第八节 生存的新策略 35

第九节 技术革新与复苏 38

第十节 1930—1933年高阳织布工业的危机 40

第十一节 复苏和新的繁荣(1934—1937) 42

第二章 高阳的企业家们 46

第一节 布线批发商号 48

第二节 从作坊到小规模工厂生产 69

第三节 高阳商号和中国商业史的研究 77

第三章 乡村织户 82

第一节 生产的组织形式 83

第二节 新的社会关系:团结和冲突 92

第三节 保持竞争力 98

第四章 销售网络 102

第一节 华北的棉织物市场 103

第二节 市场扩张 107

第三节 销售策略 118

第五章 共有资源 124

第一节 帝制末期的中国商会组织 126

第二节 推销高阳模式 140

第三节 商会和县政府 143

第六章 战时崩溃 149

第一节 战争期间的企业家资本 152

第二节 战争年代的纺织者们 154

第三节 工业区发展模式的深层思考 157

第七章 从市场到计划:第二个增长期 160

第一节 过渡的分期 163

第二节 新的经营策略——私营和国有企业 166

第三节 土地改革,作坊资本,染色和整理部门 171

第四节 向社会主义过渡 175

第五节 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扩张 177

第六节 最后的转变 179

第七节 国家计划与小规模工业模式 184

下篇 189

企业家传统 189

第八章 从计划到市场:第三个增长期 193

第一节 经济改革政策 194

第二节 改革和乡村工业的增长 195

第三节 高阳改革的开端 197

第四节 发展轨迹 200

第五节 企业家遗产与第三次增长 203

第六节 当代高阳工业 207

第九章 现代企业中创业的精神遗产 226

第一节 股份合作制企业 228

第二节 乡村企业融资 231

第三节 企业增长模式 233

第四节 招募管理人才 238

第五节 商业合伙制的稳定性 241

第六节 劳动管理关系 244

第七节 企业、乡村和地方政府 250

第八节 私营企业和乡村 256

结论 259

高阳模式与高度社会主义化的传统 261

改革期间的私营企业与政府 263

当代中国的工业区模式 265

参考文献 267

索引 283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