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诗经》“二南”研究
  • 作 者:刘昌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25769
  • 标注页数:434 页
  • PDF页数:443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43 ≥43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章 《诗经》“二南”总论 14

第一节 “二南”地域考辨 17

一 古代文献中的“二南”视阈 18

二 “二南”的地域所指 37

第二节 “二南”与汉水流域之关系 40

一 汉水流域文化的多元特质 42

二 “二南”诗的地域特色 47

三 从产生时代探讨“二南”的地域性 53

四 汉水流域方国考略 58

五 微史考与“二南”之关系 68

第三节 汉水流域的神话传说 75

一 汉水女神 76

二 大禹的传说 79

第二章 “二南”研究史略 87

第一节 先秦至唐代的“二南”研究 94

一 孔子对“二南”的重视 95

二 汉代“四家诗”对“二南”的解说 99

三 唐代孔颖达“二南”研究的特点 102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二南”研究 103

一 理学思想下的“二南”研究 104

二 文学研究在“二南”中的体现 106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二南”研究 108

一 明代“二南”研究的多元化 109

二 清代学者“二南”研究的守正与出新 113

第四节 近现代的“二南”研究 118

一 近代学者的“二南”研究 118

二 现代学者的“二南”研究 120

第三章 文化视野下的“二南” 130

第一节 楚文化对“二南”的影响 131

一 楚文化的起源与特点 132

二 楚文化在“二南”中的体现 135

第二节 周文化的南化与融合 137

一 周代礼乐文化对汉水流域的影响 139

二 “二南”与周文化的观念意识 141

第三节 多元文化交汇的汉水文化 144

一 汉水流域文化的特征 145

二 汉水流域文化的历史演变 147

三 汉水流域文化的丰富内涵 149

第四章 “二南”与汉水流域的文化习俗 154

第一节 婚恋文化 155

一 婚恋诗的自然环境 157

二 婚恋诗的类型与内容 161

三 婚恋所体现的汉水流域风情 179

第二节 祭祀文化 183

一 圣洁的汉水 186

二 神圣的旱山 193

三 “南”与“南山”蠡测 201

第三节 动植物文化 204

一 “雎鸠”鸟的辨析与解读 212

二 “麟”的解说与新证 214

三 “驺虞”的争议与探源 219

第五章 “二南”与汉水流域诗歌的艺术价值 223

第一节 音乐之美与人伦和谐 223

一 韶乐之遗韵 224

二 人伦之和谐 227

第二节 色彩艳丽与灵动之美 229

一 芣苢之翠绿,江汉之银白 230

二 桃花之红艳,梅子之金黄 231

三 荇菜之飘浮,雎鸟之鸣唱 232

第三节 人物形象与语言艺术 233

一 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233

二 生动灵活的语言艺术 244

第六章 “二南”与汉水名城——汉中 256

第一节 古汉水流变与《诗经》之关系 256

一 古汉水之流变 256

二 《诗经》中的汉水流域 259

第二节 古代文明的摇篮 268

一 以龙岗寺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 268

二 古汉中的历史疆域简说 270

三 汉中地域的环境因素 272

第三节 历史探踪与研究反思 275

一 历史踪迹的探寻 275

二 《诗经》研究方法反思 277

第四节 探究《诗经》的意义 280

一 《诗经》研究的意义 280

二 研究论题的思考 285

第七章 “二南”余韵 290

第一节 褒姒故里的历史演绎 290

一 文献史料中所记的褒姒 291

二 《诗经》及注疏中的褒姒 294

三 褒姒故里的传说与反思 297

第二节 “丙穴嘉鱼”产地丛谈 303

一 “丙穴嘉鱼”的源地 303

二 后代诗文中的“丙穴嘉鱼” 306

第三节 尹吉甫与《诗经》遗踪 307

一 历史上的尹吉甫 308

二 《诗经》中的尹吉甫 311

三 尹吉甫故里的《诗经》文化 315

第四节 仲山甫与召伯虎的功业探析 319

一 仲山甫:才能卓著,品德高尚 319

二 召伯虎:嘉靖安邦,甘棠遗泽 323

第五节 汉水流域民歌的余韵 330

一 房县《诗经》民歌的思考 331

二 紫阳民歌的文化价值 339

三 镇巴民歌的历史回响 344

附录 《诗经》“二南”研究资料辑录 350

《周南》 350

《召南》 377

参考文献 406

后记 432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