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辽海地区的史前文明  精装
  • 作 者:田野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506894
  • 标注页数:434 页
  • PDF页数:44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45 ≥43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一、辽海的概念 1

(一)史源出处 1

(二)地望概念 3

(三)引申意义与区位 4

二、历史文化发展大势 9

(一)北方旱地粟作农业的发源地 10

(二)中华礼制文明的先声 12

(三)三代之际中原王朝的北土 15

(四)汉魏以来由东北边镇到统一全国的基地 19

第二章 辽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 21

一、小河西文化 21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21

(二)重要遗址与文化特征 23

二、兴隆洼文化 32

(一)时空范围与类型划分 33

(二)典型遗址与文化内涵 33

三、西梁文化 55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55

(二)文化内涵与谱系源流 59

四、赵宝沟文化 61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61

(二)水泉类型 63

(三)小山类型 66

五、富河文化 74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74

(二)主要遗址 75

(三)时空框架与文化源流 78

六、红山文化 80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80

(二)重要遗址 92

七、小河沿文化 114

(一)发现与命名 114

(二)典型遗址与文化内涵 115

第三章 辽西地区的青铜时代 120

一、夏家店下层文化 120

(一)时空框架 120

(二)生业形态 124

(三)聚落形态 129

(四)社会性质 136

二、魏营子文化 141

(一)发现与命名 141

(二)文化内涵 145

(三)时空框架 148

三、夏家店上层文化 150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150

(二)典型遗址 156

(三)文化内涵 172

(四)时空框架 177

(五)族属问题 182

四、井沟子类型 184

(一)发现经过 184

(二)墓葬概况 186

(三)文化内涵 187

(四)经济形态 192

(五)时空范围与族属推定 193

第四章 辽东地区的新石器时代 196

一、新乐下层文化 196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196

(二)时空框架与文化渊源 206

(三)生业方式与社会形态 207

二、小珠山下层文化 210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210

(二)文化内涵与地域分布 213

(三)典型遗址与生业形态 216

三、水洞下层文化 225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225

(二)典型遗址 227

(三)文化内涵与时空范围 234

四、后洼上层文化 235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235

(二)典型遗址与文化内涵 238

(三)时空范围与文化源流 243

五、小珠山中层文化 244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245

(二)典型遗存与文化特征 247

(三)文化源流与时空框架 252

六、偏堡子文化 254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254

(二)典型遗址与文化特征 256

(三)时空范围与文化源流 261

七、北沟文化 263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263

(二)典型遗址与文化特征 265

(三)时空范围与文化渊源 270

八、小珠山上层文化 271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271

(二)典型遗存与文化特征 273

(三)时空范围与文化渊源 283

第五章 辽东地区的青铜时代 285

一、双砣子一期文化 285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285

(二)主要遗址与时空框架 289

二、双砣子二期文化 297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297

(二)典型遗址 298

三、马城子文化 302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302

(二)主要遗存与文化特征 305

四、高台山文化 312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312

(二)主要遗址与时空框架 313

五、双砣子三期文化 318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318

(二)典型遗存与时空框架 319

六、双房文化 328

(一)发现与研究概况 328

(二)主要遗迹与时空框架 329

第六章 早期农业与文明起源 334

一、辽海地区的农业起源 334

(一)农业起源的历史记忆 334

(二)辽海农业起源的考古学观察 337

二、早期农业的初步发展 343

(一)赵宝沟文化的农业因素 343

(二)新乐下层文化的农业 348

(三)小珠山下层文化农业 351

(四)红山文化的农业发展 352

(五)小珠山中层文化农业 358

(六)小珠山上层文化农业 359

三、农业的发展成熟与主导地位的确立 361

(一)夏家店下层文化农业 361

(二)高台山文化农业 365

(三)辽南青铜时代的农业发展 366

四、辽海早期农业的地位与文明起源 368

(一)农业起源的相关理论 368

(二)辽海是旱地粟作农业的发源地 370

(三)早期农业与辽海文明起源 373

第七章 辽海古玉与中华文明 376

一、玉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376

(一)小河西文化玉器 377

(二)兴隆洼文化玉器 380

(三)其他同期遗存出土玉器 394

二、辽海史前玉器的鼎盛 397

(一)红山文化玉器 397

(二)后洼上层和小珠山中层文化玉器 410

三、辽海史前玉器的嬗变 413

(一)小河沿文化玉器 414

(二)偏堡子文化玉器 418

(三)小珠山上层文化玉器 419

(四)夏家店下层文化玉器 420

参考书目 423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