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东方编译所译丛  战争与国家形成  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
  • 作 者:(美)许田波著;徐进译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208151499
  • 标注页数:293 页
  • PDF页数:31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18 ≥29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 1

案例 3

研究方法 6

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的基本架构 8

国际政治的动力学 18

国家形成的动力学 29

自强型改革对自弱型权宜措施 38

“替代性”解释 39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53

制衡逻辑的早期胜利(公元前656—前284年) 54

秦国的崛起及统一(公元前356—前221年) 60

超越均势 63

克服扩张成本的上升 72

发动最后的统一战争 85

为什么秦国能制定更明智的策略 86

小结 90

第三章 反思近代早期欧洲的国际政治动力学 104

两弱的平衡:自弱的法国与自弱的哈布斯堡帝国(1495—1659年) 106

强弱的竞争:自弱的法国与自强的英国(1661—1715年) 114

霸业在望:大革命及拿破仑时期自强的法国 119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 129

近代早期欧洲的自强型改革诸模式 132

比较战争的强度 137

哪个体系更霍布斯化和马基雅弗利化 141

“替代性”解释 143

小结 148

第四章 国家形成和转型的动力学 161

国家形成的制衡逻辑 162

自强型改革、国家形成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制型政府 167

自弱型权宜措施、国家畸形化和近代早期欧洲的宪政政府 174

初始状况与客观环境 178

国家形成与国家力量的差异 186

秦朝的崩溃和汉朝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型 192

第五章 结论与意义 212

国际政治和国家形成动力学的再结合 212

后拿破仑时代世界政治的转型 217

附录一 近代早期欧洲(1495—1815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224

附录二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56—前221年)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 228

附录三 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一览表的操作标准 238

有大国卷入的战争的计入与排除 238

对有大国卷入的战争的确认 240

大国地位的确认 241

参战国的确定 244

战争发动者、胜利者和失败者的确定 245

附录四 中国历史年表 248

参考文献 251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