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晚唐文学变局中的“温李新声”研究
  • 作 者:刘青海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书局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101133127
  • 标注页数:408 页
  • PDF页数:42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420 ≥40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 1

绪论:晚唐文学的变局 1

一、骈体的复兴与古文的衰落 5

二、古体与近体的消长 10

三、词体的兴起 15

四、本书简介 23

上编:古文和骈文 31

第一章 李商隐创作从古文到骈文的转变 31

第一节 李商隐早年学习古文的经历 31

第二节 李商隐对韩愈文道论的承与变 36

第三节 李商隐对元结文道思想的汲取 42

第四节 李商隐从古文到今体的转向 52

第五节 李商隐对今体和古文的复杂心态 56

第二章 李商隐的骈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62

第一节 “四六”名义源流考——以晚唐五代两宋为中心 63

一、“四六”概念的提出 64

二、“四六”与“应用” 69

三、晚唐五代以“四六”名集的情况 75

四、两宋以“四六”名集的情况 81

五、两宋的“四六”选及“四六”批评 85

第二节 “四六”形式的流变与李商隐的“四六”观 90

第三节 李商隐有关“好对切事”的论述与实践 107

一、李商隐“好对切事”论的内涵 107

二、李商隐四六对徐庾和四杰的取法 111

三、李商隐四六的对仗艺术 117

四、李商隐四六的隶事艺术 129

第四节 李商隐四六以散济骈的艺术倾向 135

第三章 温庭筠的骈文创作 151

第一节 “三十六”名义源流考 151

第二节 温庭筠启与李商隐状的比较 155

第三节 后期“惟以哀矜为主”的风格特征 163

第四节 温庭筠四六的对仗和用典 168

中编:古体和近体 179

第一章 温李诸人学长吉体及其得失 179

第一节 李贺在中晚唐之际诗坛上的定位 179

第二节 温李学长吉体的得失 195

一、温庭筠学长吉体的得失 196

二、李商隐学长吉体的得失 207

第二章 杜牧冶游七绝研究 217

第一节 晚唐绮艳风尚背景下杜牧冶游七绝的独特个性 218

第二节 杜牧早年的浪迹生活与冶游七绝“风流自赏”的特质 222

第三节 杜牧冶游七绝的寄托性质与对六朝风流的向慕 226

第三章 李商隐艳情诗研究 234

第一节 “艳”体溯源 235

一、大曲之“艳” 235

二、“荆艳”之“艳” 243

三、从“艳歌”到“艳诗” 249

第二节 李商隐艳情诗的风格类型 253

第三节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质 262

一、爱情主题的表现:从代言体到个人化抒写 262

二、先有诗而后有题的“本乎情”之作 268

第四章 温李诗歌中的南朝主题 271

第一节 初盛唐诗歌中对“南朝”的追慕与想象 272

第二节 安史乱后咏史怀古诗中的南朝主题 275

第三节 李商隐诗歌中南朝主题的三个面向 282

第四节 温庭筠诗歌中的南朝主题 289

第五节 杜牧诗歌中的南朝主题 293

下编:乐府和词 301

第一章 温庭筠乐府诗的艺术渊源 301

第一节 温庭筠乐府与六朝乐府的渊源关系 302

第二节 温庭筠乐府的比兴引喻和双关手法 335

第三节 温庭筠乐府对太白的取法 341

第二章 温庭筠乐府与词的关系 344

第一节 温庭筠乐府与温词的浮艳风格 344

第二节 中晚唐浮艳风格在乐府体的渊源与发展 354

第三章 温庭筠风花词研究 361

第一节 “风花词”概念的提出和内涵 364

第二节 柔媚温丽的词风 368

第三节 风花词的浮艳风格与“风人体” 379

结语 387

参考书目 390

跋 407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