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李商隐诗学体系研究
  • 作 者:刘青海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32588749
  • 标注页数:316 页
  • PDF页数:32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7 ≥316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第一章 诗歌本源论:“元气自然论” 7

第一节 “元气自然论”的哲学本源及中晚唐以“元气”论文的情况 8

第二节 “元气自然论”的提出与元结的关系 15

第三节 李商隐对“道”的独特理解 20

第四节 “元气自然论”与尚真、任情的诗歌思想 24

第五节 李商隐诗歌的“缘情”特征 29

一、无题诗对个人真挚爱情的艺术表现 30

二、李商隐“缘情”特征的三种表现 36

第二章 以言志为旨归的诗歌本体观 45

第一节 以言志为旨归的诗歌本体观的基本内涵和艺术表现 47

一、以言志为旨归的诗歌本体观的基本内涵 50

二、以言志为旨归的诗歌本体观在艺术上的表现 54

第二节 以言志为旨归的诗歌本体观与缘情的关系 58

一、强烈的抒情性与言志的统一 58

二、以言志为旨归的诗歌本体观和其“感物兴思”的诗歌思想 64

第三节 以言志为旨归的诗歌本体观对儒家诗教的偏离 69

一、以言志为旨归的诗歌本体观对传统文道观的突破 69

二、以言志为旨归的诗歌本体观对温柔敦厚诗教的突破 79

第三章 李商隐诗歌对传统兴寄观和兴寄艺术的发展 85

第一节 李商隐兴寄观的理论内涵和艺术表现 87

一、前人对李商隐诗歌兴寄的研究 87

二、李商隐兴寄观的基本内涵 90

第二节 李商隐对传统兴寄艺术的继承 96

一、李商隐对传统比兴方法、比兴意象的继承 96

二、人格化意象群的创造 106

第三节 李商隐诗歌对传统兴寄艺术的发展 119

一、表现内容的拓展 119

二、近体的兴寄化 128

第四章 李商隐的“怨刺诗学”及其艺术表现 147

第一节 李杜怨刺诗学的理论建构与创作实践 147

第二节 元白怨刺诗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对李杜的批评 153

第三节 李商隐怨刺诗学及其对元白的反思 163

第五章 李商隐的体裁观念 169

第一节 李商隐对古体和近体的通达态度 170

一、古、近二体兼攻,近体偏擅的创作实绩 170

二、援古入律的艺术实践 180

第二节 李商隐对体裁和题材的多样化、个性化追求 191

一、对同一题材内的体裁处理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192

二、对同一体裁内题材处理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206

第六章 李商隐对前代的继承和发展 219

第一节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李商隐对杜诗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225

一、前人对李商隐学杜的研究 226

二、忧时伤世:对现实政治的自觉表现与深刻反映 230

三、七律——从古雅到精纯 239

第二节 直取其神,不离其形——李商隐对李贺诗艺的继承和发展 274

一、前人对李商隐学李贺诗的研究 276

二、形神兼备:李商隐乐府歌行对长吉体的取法 279

三、李商隐学长吉体的特点 288

结语 299

参考书目 303

跋 315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