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丛书  分享教育的意蕴
  • 作 者:杨文娟著
  •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49969302
  • 标注页数:217 页
  • PDF页数:23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35 ≥217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我与分享教育 1

第一章 分享如树——我理解的分享教育 5

引子 校园里有棵“银杏树” 5

初识银杏——一次岗位变动 5

远观银杏——一次意外住院 6

敬仰银杏——一份发展规划 8

第一节 为什么是分享教育 9

一堂课引发的思考 9

一群老师给我的启迪 11

一天总值日的体悟 12

第二节 分享教育的价值意义 14

一本书的启迪 14

一场论证会的价值 15

一次“探航”的经历 16

第三节 师生眼中的“分享” 17

从“精勤”到“分享” 17

正是分享好时光 19

师生说“分享” 20

第四节 我理解的分享教育 21

分享教育的逻辑意义 22

分享教育的价值取向 23

分享教育的文化内涵 24

分享教育的研究框架 24

分享教育的哲学表达 29

第二章 分享如旅——给孩子们100种经历 32

引子 校园里有这样的“一天生活” 33

学校生活“变一变” 33

主题学习“玩一玩” 34

课程整合“做一做” 35

学生评价“改一改” 36

第一节 给孩子们一段温暖的记忆 37

为什么是“100种经历” 37

“100种经历”的研究过程 39

“100种经历”的研究成效 49

第二节 让孩子们去触摸历史 55

从神话的窗口看世界 55

在银杏树下 62

打开民间艺术世界 67

第三节 在了解社会中成长 70

我上学啦 71

我要做个好孩子 74

走进老常州 77

第四节 走,亲近自然去 87

拥抱春天 87

发现秋天的足迹 94

第三章 分享如水——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98

引子 我喜欢这幕剧 98

“我是学习的主人” 101

你是分享的“源”吗 101

第一节 “分享”渗进每个课堂 101

我们追求的分享课堂 101

从教学行为到学习行为 104

第二节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 109

有效分享的课堂在这里 109

站得高,蹲得下,点得准 113

走进想象的世界 118

第三节 “课堂”不只在教室 119

去“国防园”啦 119

小学生走进“高职校” 122

我们的“田野课堂” 125

第四章 分享如风——时时处处有分享 132

引子 校园里有了分享展厅 132

给孩子们多一点展示空间 133

孩子们开办个展啦 133

让展厅成为孩子们分享的平台 134

第一节 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 135

分享园——孩子才华展示的天地 135

分享长廊——学校智慧分享的平台 136

拍墙课程——我的学校我做主 136

民俗街区——弥漫“家乡的味道” 139

第二节 让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 141

阳光驿站:我来说说心里话 141

生命教育:让空间充满体验 142

书香长廊:“诚信”静静弥漫 143

第五章 分享如光——令人骄傲的教师团队 145

引子 校园里的“三连冠”光环 145

一等奖背后的故事 145

专题式的校本教研 149

第一节 让团队散发分享之光 151

我们这样进行分享——实小有个分享论坛 152

我们这样开展研究——工作室里分享智慧 161

我们这样进行评比——分享团队是个家 169

第二节 重新定义“优秀” 173

青年教师的定位——做最好的自己 173

中年教师的追求——让优秀成为习惯 179

老年教师的境界——都是为了孩子 182

第六章 分享如歌——我谈教育集团发展 186

引子 “这里的土壤有营养!” 186

化被动为主动 188

来一次“恳谈会” 189

第一节 集团化办学是一种分享 193

走一条一体化办学之路 193

建立新的管理机制 198

第二节 “学会分享”是一种双赢 200

集团“母体”的分享价值 200

集团校区的分享意义 207

第三节 集团办学因分享而走得更远 213

“同”中追求“异” 213

走一条“文化引领”的集团办学之路 214

后记 意蕴恒久远,分享在路上 216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