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
  • 作 者:杜兰晓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36925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绪论 1

一 研究缘起 1

二 研究综述 4

三 研究意义 15

四 研究创新 17

五 研究方法与思路 18

六 研究主要内容 19

第一章 认同与国家认同理论概述 21

第一节 认同理论的发展脉络 21

第二节 国家认同理论 26

一 国家认同的概念界定 26

二 国家认同的内在诉求 27

三 国家认同与相关概念辨析 35

第三节 国家认同的功能 45

一 导向功能 45

二 激励功能 46

三 规范功能 48

第四节 国家认同的特征 49

一 认同的主体性 50

二 内容的层次性 50

三 过程的实践性 51

第二章 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内在机理及影响因素 52

第一节 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内涵 52

一 祖国认同 53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56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 60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 63

第二节 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内在机理 68

一 国家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建构 69

二 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自我建构 71

三 国家认同形成机制 73

第三节 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 76

一 政治因素 76

二 经济因素 77

三 社会因素 80

四 文化因素 82

五 民族心理因素 83

六 地理因素 85

七 历史因素 86

八 国际因素 87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发展轨迹和规律 91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1949—1977年) 91

一 大学生国家认同经历了“初建—曲折发展—混乱”的状态 91

二 改革开放前大学生国家认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探析 95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1978—1990年) 99

一 大学生国家认同“由冷转热,逐步提高,再由热转冷” 99

二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学生国家认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探析 101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1991—1999年) 107

一 大学生国家认同由疏离到逐渐增强 107

二 大学生国家认同逐步增强的原因探析 109

第四节 21世纪以来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2000年至今) 114

一 大学生国家认同趋向理性化 114

二 大学生国家认同理性化形成的原因素探析 116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国家认同演进规律 119

一 螺旋式发展规律 120

二 主客体相适应规律 121

三 同一性规律 122

第四章 全国大学生国家认同实证研究 126

第一节 大学生国家认同问卷初步探索 126

一 初测问卷的编制 126

二 样本情况 127

三 初测结果及探索性因素分析 128

第二节 大学生国家认同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133

一 调查情况 133

二 结果与分析 134

第三节 全国大学生国家认同实证分析 138

一 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调查对象与调查样本 139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44

三 基本结论 153

第四节 全国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差异性分析 159

一 性别差异 159

二 学生干部经历差异 161

三 专业性质的差异 162

四 政治面貌差异 164

五 地域来源的差异 166

六 大学性质的差异 169

七 不同年级差异 170

第五章 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国际经验鉴戒 175

第一节 世界大国及亚洲发达国家国家认同教育特点 175

一 加强顶层设计,凸显政府权威 176

二 注重价值引领,强化爱国教育 181

三 丰富实践形式,增强责任意识 186

第二节 世界大国和亚洲发达国家国家认同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90

一 强化领导,巩固政府在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 190

二 中西融合,博采东西方优秀文化成果 192

三 知行合一,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 193

四 居安思危,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195

五 三位一体,把国家认同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196

第六章 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实策略 199

第一节 实力立国: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的物质基础 199

一 强国是实力立国的坚实基础 200

二 富民是实力立国的根本目标 202

三 共进是富民强国的理性追求 205

第二节 民主政治: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的制度保障 207

一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 207

二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209

三 切实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12

四 妥善处理人民与政府、党和政府、党和人民的关系 218

第三节 文化自信: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的精神支撑 220

一 弘扬传统文化是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力量之源 222

二 强化主流文化是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精神之核 225

三 正视西方文化是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自信之显 228

第四节 素质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的关键环节 231

一 拓宽国际视野,强化国家意识 231

二 凸显主体地位,提升人文精神 233

三 促进理性认知,外化实践认同 236

四 加强网络自律,践行网络道德 237

参考文献 241

附录1 正式调查问卷 259

附录2 访谈提纲 266

后记 268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