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乡村小微型特色农业园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 作 者:朱腾义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64178154
  • 标注页数:242 页
  • PDF页数:255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55 ≥24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国外乡村规划设计理念 9

2.1 美国乡村规划 9

2.2 日本乡村规划 11

2.3 法国乡村规划 12

2.4 英国乡村规划 14

2.5 德国乡村规划 15

2.6 韩国新村运动 16

第三章 小微特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模式 18

3.1 国内小微特色农业园模式 18

3.1.1 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18

3.1.2 民俗风情体验模式 20

3.1.3 农家乐旅游模式 21

3.2 国外小微特色农业园模式 22

3.2.1 现代农业示范园 22

3.2.2 生态农业园 23

3.2.3 休闲农庄和休闲农场 23

3.2.4 观光农业园 24

第四章 农村规划设计理论进展 25

4.1 传统乡村规划和管理理论 25

4.2 当代乡村规划理论 26

4.3 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7

4.4 基于资源可持续管理理念的海绵城市设计理论 32

4.5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乡村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 32

4.5.1 系统压力 33

4.5.2 系统状况 34

4.5.3 系统响应 35

第五章 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长三角小微型特色农业园规划研究 36

5.1 设计原则 36

5.2 建设内容 41

5.3 协同设计要求 43

5.3.1 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设计 43

5.3.2 农业与景观协同设计 49

5.3.3 可持续乡村水系整治协同技术 53

5.3.4 乡村的水系整治与景观绿化协同设计 56

5.4 长三角农业园设计实施的资源生态系统评估方法 59

第六章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析及设计 61

6.1 国内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析 62

6.2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设计思路 64

6.3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设计方法 65

6.3.1 规划层面:建设模式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设计 66

6.3.2 方案层面:子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关键技术选择 67

6.3.3 评价层面:模式的效能评估与修正 67

第七章 长三角乡村小微型特色农业园规划相关技术导则 68

7.1 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设计技术指南 68

7.1.1 总则 68

7.1.2 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规划 72

7.1.3 农村住宅生活生产协同建设 76

7.1.4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78

7.2 乡村水系恢复技术导则 79

7.2.1 总则 79

7.2.2 基本理论与技术要求 81

7.2.3 水系恢复技术与规划内容 84

7.2.4 规划成果 90

7.3 乡村小微型特色农业园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91

7.3.1 总则 91

7.3.2 特色农业园的规划 96

7.3.3 特色农业园的建设 99

7.3.4 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102

第八章 农业园规划设计案例:盐城市大中镇恒北村特色田园建设规划 104

8.1 区域概况及基础分析 104

8.1.1 村庄概况 104

8.1.2 基础设施现状 114

8.1.3 污染物排放 118

8.1.4 环境管理成效 124

8.1.5 特色与亮点 129

8.1.6 创建基础 132

8.2 规划目标与指标 134

8.2.1 规划目标 134

8.2.2 规划指标 136

8.3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任务 139

8.3.1 生态产业建设 139

8.3.2 生态环境建设 152

8.3.3 生态人居建设 169

8.3.4 生态文化建设 176

8.3.5 生态制度建设 181

8.4 重点项目与投资 183

8.4.1 重点项目 184

8.4.2 效益分析 185

第九章 技术施工案例:大丰恒北村示范工程 190

9.1 施工要求 190

9.1.1 乡村空间肌理、功能区布局及服务设施规划 190

9.1.2 乡村特色种植、特色景观规划 191

9.1.3 乡村居住与特色农业融合 192

9.2 示范基地布局及特色 193

9.2.1 乡村空间肌理、布局规划 193

9.2.2 梨园特色种植、特色景观规划 197

9.2.3 乡村居住与特色农业融合 198

9.3 生产生活协同改造具体施工情况介绍 199

9.3.1 乡村生活生产协同布局 200

9.3.2 乡村农房生活生产协同优化设计技术 200

9.3.3 农房生活生产协同优化设计的思路 201

9.3.4 农房生活生产协同优化设计的内容 202

9.4 满足景观需求的乡村水系整治技术 205

9.4.1 乡村水系沟通整治 206

9.4.2 乡村水系边坡整治技术 207

9.4.3 乡村河道底泥原位修复技术 207

9.4.4 示范工程概况 208

第十章 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复合生态系统构建 218

10.1 生物滞留池 218

10.2 植草沟 220

10.3 雨水花园 221

10.4 人工湿地 224

10.5 生物种群选取 225

10.6 海绵体系自净效果——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26

第十一章 结论与展望 235

参考文献 238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