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宋代“三礼”诠释研究
  • 作 者:潘斌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010199177
  • 标注页数:732 页
  • PDF页数:747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747 ≥732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1

一、“三礼”的文本问题 1

二、历代“三礼”诠释之概况 48

三、宋代“三礼”诠释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59

四、宋代“三礼”诠释研究的现状 64

五、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69

上篇 个案研究 75

第一章 北宋“三礼”诠释名家名著研究 75

第一节 北宋《周礼》诠释名家名著 75

一、李觏的《周礼》诠释 75

二、王安石的《周礼》诠释 90

三、张载的《周礼》诠释 107

四、王昭禹的《周礼》诠释 114

第二节 北宋《礼记》诠释名家名著 120

一、刘敞的《礼记》诠释 120

二、李觏的《礼记》诠释 129

三、王安石的《礼记》诠释 136

四、王安石后学的《礼记》诠释 146

五、张载、吕大临的《礼记》诠释 170

六、二程的《礼记》诠释 196

第三节 北宋“三礼”综论类名家名著 207

一、聂崇义的“三礼”诠释 207

二、陈祥道的“三礼”诠释 216

第二章 南宋“三礼”诠释名家名著研究 228

第一节 南宋《周礼》学名家名著 228

一、易祓的《周礼》诠释 228

二、叶时的《周礼》诠释 235

三、郑伯谦的《周礼》诠释 245

四、朱熹的《周礼》诠释 254

五、王与之的《周礼》诠释 259

第二节 南宋《仪礼》名家名著 271

一、张淳的《仪礼》诠释 271

二、李如圭的《仪礼》诠释 285

三、朱熹的《仪礼》诠释 298

四、杨复的《仪礼》诠释 315

五、魏了翁的《仪礼》诠释 326

第三节 南宋《礼记》学名家名著 334

一、朱熹的《礼记》诠释 334

二、魏了翁的《礼记》诠释 352

三、卫湜的《礼记》诠释 360

四、黄震的《礼记》诠释 384

下篇 专题研究 395

第三章 宋儒“三礼”诠释之体式 395

第一节 解体、说体 395

一、解体 395

二、说体 400

第二节 义体、疏体、章句体 404

一、义体 404

二、疏体 408

三、章句体 411

第三节 考辨体、集解体、序体 412

一、考辨体 412

二、集解体 414

三、序体 416

第四节 图解体 417

第五节 宋儒“三礼”诠释体式反映的学风 423

第四章 宋儒于“三礼”之辨疑 426

第一节 宋儒于“三礼”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27

一、宋儒于《周礼》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27

二、宋儒于《仪礼》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53

三、宋儒于《礼记》作者和成书之辨疑 460

第二节 宋儒于“三礼”经文和旧注之辨疑 480

一、宋儒于“三礼”经文之辨疑 480

二、宋儒于“三礼”旧注之辨疑 489

第三节 宋儒于“三礼”辨疑之方法 500

一、以文献为佐证 501

二、以义理审核 504

第五章 “三礼”诠释与宋儒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 510

第一节 《周礼》、《仪礼》诠释与理学体系之建构 511

第二节 《礼记》诠释与辟释老 520

第三节 《礼记·大学》诠释与宋儒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 524

一、《大学》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525

二、《大学》与程朱理学体系之建构 527

三、《大学》与湖湘学体系之建构 536

四、《大学》与陆九渊心学体系之建构 541

第四节 《礼记·中庸》与宋代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 545

一、《中庸》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545

二、《中庸》与宋代理学本体论之建构 548

三、《中庸》与宋代理学心性论之建构 558

四、《中庸》与宋代道统论之建构 570

第五节 《乐记》与宋代理学思想体系之建构 577

一、《乐记》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577

二、张载的“天理人欲之辨” 580

三、二程、朱熹的“天理人欲之辨” 582

四、胡宏、张栻的“天理人欲之辨” 589

五、陆九渊的“天理人欲之辨” 593

第六章 宋儒“三礼”诠释与修身齐家 598

第一节 “三礼”诠释与宋儒之修身 599

一、宋儒论《大学》的内圣外王之道 599

二、“三礼”诠释与理想人格的构成要素 601

三、“三礼”诠释与成圣之途径 610

第二节 “三礼”诠释与宋儒之齐家 615

一、《书仪》于“三礼”之诠释及应用 616

二、《家礼》于“三礼”之诠释及应用 626

第七章 宋儒“三礼”诠释与治国理政 634

第一节 “三礼”诠释与宋代教育、人才选拔 634

一、学校建置及教学理念 634

二、贡举之科目及试题 637

第二节 “三礼”诠释与移风易俗 643

第三节 “三礼”诠释与议礼制礼 649

一、关于丧服之讨论 649

二、关于祭礼之讨论 657

三、关于明堂建置之讨论 666

四、其他问题之讨论 670

第四节 “三礼”诠释与议政论政 672

一、“理想国”理论 673

二、治国方略和政策 675

三、据“三礼”提出施政措施 681

四、据“三礼”规劝皇帝 687

结语 691

参考文献 708

索引 720

后记 731

购买PDF格式(1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