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杨家将传说的民俗文化研究
  • 作 者:梁家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6176030
  • 标注页数:328 页
  • PDF页数:34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44 ≥32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绪论 民间视域中的杨家将传说研究 1

第一节 民俗文化与民间叙事的双重观照 1

一 选题的意义和学术背景 2

二 理论支撑与研究路径 5

三 学术目标 6

四 资料来源 6

第二节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术史概述 7

一 从历史学角度对杨家将传说的研究 7

二 从文学角度对杨家将传说的研究 9

三 从民俗学角度对杨家将传说的研究 10

第一章 社会结构与组织文化 13

第一节 脉与场:家族与宗族及其文化观念 13

一“脉”:生命的延续和精神的传承及其他 14

二“场”:家族与群体的合力及其社会心理分析 20

第二节 家事与国事:对立统一的民间集团观 28

一 对立统一:家国与国家 29

二 二位一体:家与国的同构性 35

三 各为其主:民间集团观 40

第三节 婚姻与结义:民间道德伦理秩序的编织与建构 46

一 婚姻:社会地位和家庭身份的双重确立与认同 46

二 结义:血缘关系的延伸与交际网络的构建 51

三 婚姻与结义习俗及其文化观念 58

小结 71

第二章 伦理观念与文化心理 73

第一节 终极人文关怀模式:民间忠孝观 75

一 正统伦理的“忠”与生活层面的“孝” 76

二 忠与孝:两难,悖论,调和 80

三 全忠全孝:理想的终极性模式 86

第二节 颠覆性的价值评判标准:民间忠奸观与善恶是非观 89

一“奸佞臣害忠良将”型故事的伦理蕴含 89

二 理智与情感:对“忠奸”的辩证思考和价值判断 94

三 善恶有报:民众的真实心态和意愿指归 105

第三节 戏谑与调侃:反正统的叛逆精神 115

一 天高皇帝远:戏说“真龙天子” 119

二 我口表我心:民间话语“潜台词”的读解 125

三 反正统的叛逆精神及其社会心理分析 130

小结 138

第三章 民俗宗教与民间信仰 141

第一节 宿命观念和风水信仰 142

一 宿命观念和风水信仰在杨家将传说中的投射与呈现 142

二 风水、宿命和生活 152

三 制度化宗教与民间俗信互动关系之一瞥——从杨家将传说看民间俗信的兼容性 161

第二节 英雄崇拜与女性崇拜 172

一 英雄:正义、伟力和精神的化身 172

二 女性:神秘、灵性与魔力的一体 187

三 挥之不去的情结:英雄崇拜与女性崇拜的社会心理透视 199

第三节 互为表里的生活与俗信 204

小结 209

第四章 民间叙事的视角与路径 211

第一节 生活着:叙事视角的位移和转变 211

一 聚焦:叙事视角移转的秘密 212

二 分化与合流:文化审美取向的嬗变轨辙 217

三 民间立场的审美表达和多维呈现 223

四 民间叙事的生活属性和娱乐功能 232

第二节 话语权力与叙事霸权 242

一 选择性的“记忆”与“失忆” 245

二“自我”与“他者”:叙事者的强势话语模式 248

三 叙事智慧和叙事策略 254

第三节 附会与诠释:杨家将传说与地方风物的结合 271

一 动因:自然空间与文化场域阐释体系的构建 272

二 路径:空间设置由模糊到实在的转换 275

三 方式:附会与诠释 278

第四节 杨家将传说与民众文化心理的建构 280

一 民间叙事中民众文化心理建构的整体特征 281

二 民间叙事与民众文化心理建构的演述机制和价值效能 283

小结 286

结论 289

附录一 参考文献 295

附录二 杨家将传说集成文本资料索引表 307

后记 326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