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社会凝聚力 国际视野与本土探索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社会凝聚力  国际视野与本土探索
  • 作 者:杨雄,夏国美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208150614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0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总序 1

摘要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凝聚力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

一、社会凝聚力研究在全球的兴起 2

二、社会凝聚力建构路径的不可复制性 4

三、结构性改革呼唤本土化的社会凝聚力研究 6

第二节 社会凝聚力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7

一、社会凝聚力研究的思想脉络 7

二、社会凝聚力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12

三、社会凝聚力实证研究的多维视角 14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基本内容 17

一、研究目标 17

二、章节介绍 18

第二章 社会凝聚力的指标框架与本土研究 24

第一节 社会凝聚力指标的境内外研究 25

一、境外研究 25

二、境内研究 29

三、研究反思 31

第二节 上海社会凝聚力指标介绍 34

一、指标构建原则 34

二、指标数据来源 36

三、指标体系框架 38

第三节 上海社会凝聚力的现状 44

一、社会关系联结方面的凝聚力现状 44

二、政治社会认同方面的凝聚力现状 45

三、关注公共利益方面的凝聚力现状 47

四、上海社会凝聚力的主要特点 48

小结 52

第三章 家庭凝聚力 54

第一节 家庭凝聚力的维度与基本特征 56

一、家庭凝聚力的概念与测量 56

二、数据及样本描述 58

第二节 上海家庭凝聚力的现状及特征 59

一、大多数家庭具有较高的情感凝聚力 59

二、家庭成员间保持频繁的联系 60

三、家庭的功能凝聚力 62

四、家庭的一致性凝聚力 65

五、“家庭主义”仍是家庭规范的主导 66

第三节 家庭凝聚力的多样性与差异 68

一、性别与家庭凝聚力 68

二、生命周期与家庭凝聚力 71

三、人口流动与家庭凝聚力 73

小结 75

第四章 社区凝聚力 77

第一节 社区凝聚力的现状 78

一、概念与测量 78

二、现状与特点 82

第二节 社区凝聚力的比较 84

一、理论研究框架 84

二、实证分析结果 92

小结 99

第五章 单位凝聚力 101

第一节 单位凝聚力的维度与基本特征 104

一、单位凝聚力的维度及其评分 105

二、单位凝聚力的群体差异 107

第二节 不同类型单位的凝聚力差异 111

一、党政机关的单位凝聚力显著高于其他单位 111

二、党政机关凝聚力的“单位制”特征 116

三、外资企业的人际关系凝聚力更高 118

第三节 单位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21

一、国有单位的凝聚力影响因素 121

二、非国有单位的凝聚力影响因素 125

小结 127

第六章 国家凝聚力 130

第一节 国家凝聚力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31

一、国家凝聚力的概念 131

二、国家凝聚力的测量 134

三、国家凝聚力的特征 137

第二节 国家凝聚力的机制与影响因素 141

一、国家凝聚力的形成机制 141

二、国家凝聚力的群体差异 144

三、生活体验与国家凝聚力 148

第三节 国家凝聚力的功能与社会后果 152

一、国家凝聚力的社会功能 152

二、国家凝聚力与政治效能 153

三、国家凝聚力与政治态度 155

小结 157

第七章 社会凝聚力与精神健康 159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60

一、社会凝聚力在健康研究中的兴起 160

二、实证研究的发现 161

三、社会凝聚力的测量 164

第二节 研究框架、数据和方法 167

一、研究框架 167

二、数据和方法 168

三、测量 168

第三节 研究发现 171

一、上海市民精神健康现状 171

二、影响上海市民精神健康的个人和社区因素 173

三、社会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76

四、社会凝聚力与精神健康 178

小结 183

第八章 社会凝聚力的国际比较 187

第一节 背景介绍 188

一、社会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88

二、社会凝聚力的国际比较 191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93

一、社会凝聚力指标体系: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社会凝聚力雷达:国际比较》 193

二、数据和测量 196

三、方法 199

第三节 研究发现 200

一、社会凝聚力的国际比较:总体排名及构成维度 200

二、社会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 204

小结 207

第九章 社会凝聚力的阶层比较 210

第一节 阶层与凝聚力的研究框架 210

一、阶层及其参照系 210

二、凝聚力及其维度 214

三、阶层与凝聚力的关系 216

第二节 阶层与凝聚力的实证分析 221

一、两类阶层划分 221

二、双变量描述分析 222

三、多元回归分析 225

四、主要发现与讨论 229

小结 231

第十章 社会凝聚力的户籍比较 232

第一节 流动群体及城市认知 235

一、稳居上海及认同感受 235

二、乐业难及身份分化 237

第二节 群际关系及相互认知 240

一、群际歧视 240

二、群际包容 246

第三节 群际矛盾和融合 247

一、群际接纳和矛盾 248

二、群际融合 255

第四节 凝聚力的两种不同纽带:关系和制度 260

一、关系型凝聚力的形式及机制 261

二、体制型凝聚力的形式及机制 262

小结 269

作者介绍 271

后记 276

购买PDF格式(10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