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变革时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问题研究  兼论法律的伦理性
  • 作 者:陈秀萍著(河海大学法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2164475
  • 标注页数:318 页
  • PDF页数:33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34 ≥31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第一章 基本理念的阐释与界定 1

第一节 法律、伦理与道德 1

一、法律 2

二、伦理 7

三、道德 11

四、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14

第二节 法律的伦理性 16

一、法律的伦理性及其主要内容 16

二、法律的“非伦理性”与法律的道德性 21

第三节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23

一、冲突及其意义 24

二、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27

第二章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法律与伦理 35

第一节 法律与伦理内在关联的历史追寻 35

一、中国 35

二、西方 49

第二节 法律与伦理的理论逻辑 57

一、法律对伦理的依赖 58

二、法律与伦理的相对分离 63

第三章 普遍之人性:人类生活的共同伦理之前提 70

第一节 普遍之人性 70

一、自利与同情 71

二、个体的“无知”与利他合作 78

三、自由及其限度 84

第二节 人的行为及其规范倾向性 90

一、韦伯的社会行为合理性研究 91

二、人类行为的规范倾向性 98

三、规范有效性与规范的“异化” 104

第四章 法律与道德: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112

第一节 形式正义与法律 113

一、法律之形式性 113

二、法律的形式价值——形式正义及其标准 119

第二节 实质正义与道德 126

一、道德之实质性意义 126

二、道德之实质正义价值 130

第三节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的必然性 137

一、个体道德对实质正义的背离 137

二、形式正义对实质正义的背离 141

三、法律对形式正义的背离 145

第五章 转型社会中的法律与道德 150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的统合与分离 150

一、国家与社会的统合: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151

二、国家与社会的分立: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156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从传统到现代 165

一、社会转型 165

二、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170

第三节 价值冲突:法律与道德冲突的深层起因 181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本位 182

二、人情与法律 186

三、“官本位”与权利本位 189

第四节 地方性特征与普适性要求: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现实展现 193

一、普适性要求 193

二、道德习惯的地方性特征 199

三、现实社会中的法律与道德 202

第六章 良法及其实现 205

第一节 立法之伦理:良法之实体内容 205

一、良法之标准 205

二、良法之体现 216

第二节 法的适用:实质正义的适度妥协 226

一、妥协之必要:法律的至上性与法律自治 227

二、诉讼人情化的批判 232

三、严格规则的例外:基本的正义和人权 237

第三节 自由裁量权及其公正行使 240

一、自由裁量权 241

二、公正与合理: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246

第七章 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 255

第一节 合作与宽容 255

一、社会系统论与合作精神 255

二、文化的多样性与宽容理念 261

第二节 “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并存:“活法” 266

一、“民间法”研究的理论背景和方法 267

二、“民间法”及其范围 269

三、“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融合 273

第三节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以调解制度为例 279

一、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及其意义 279

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与法治 284

三、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88

结束语 296

参考文献 298

后记 317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