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大学行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 艺术
大学行书教程
  • 作 者:邱世鸿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309064629
  • 标注页数:489 页
  • PDF页数:500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4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00 ≥489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前言 1

理论篇 3

第一章 行书书体史论 3

第一节 行书名称及历史沿革 3

第二节 行书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及意义 6

第三节 行楷、行草的特点 8

第四节 魏晋行书特征及代表书家 11

第五节 南北朝行书特征及代表书家 19

第六节 唐代行书特征及代表书家 23

第七节 宋代行书特征及代表书家 32

第八节 元代行书特征及代表书家 44

第九节 明代行书特征及代表书家 50

第十节 清代行书特征及代表书家 59

第二章 历代行书技法论 71

第一节 西晋行书技法 72

第二节 东晋行书技法 78

第三节 南北朝行书技法 87

第四节 唐代行书技法 91

第五节 宋代行书技法 97

第六节 元代行书技法 101

第七节 明代行书技法 105

第八节 清代行书技法 111

技法篇 119

第三章 理性临帖——以古典范本为依据的课堂教学实践与体验 119

第一节 教学要求 119

第二节 精细临帖——冯本《兰亭序》的笔法分解 123

第三节 精细临帖——褚本《兰亭序》的笔法、结构分析 133

第四节 精细临帖——《兰亭序》的章法与风格 143

第五节 准确临帖——《集王圣教序》的笔法分解 151

第六节 准确临帖——《集王圣教序》的线条结构分析 160

第七节 准确临帖——《集王圣教序》的章法与风格分析 170

第八节 分解临帖——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笔法分解 179

第九节 分解临帖——颜真卿《祭伯文稿》的线条结构分析 191

第十节 分解临帖——颜真卿《裴将军诗》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201

第十一节 分析临帖——苏轼《寒食诗帖》的笔法分解 209

第十二节 分析临帖——苏轼《新岁展庆帖》的结构分析 220

第十三节 分析临帖——米带《苕溪诗卷》的笔法、形式与风格分析 230

第四章 感性临帖——以主观感悟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42

第一节 教学要求 242

第二节 记忆临帖——王羲之《丧乱帖》的笔法形态分析 245

第三节 记忆临帖——王献之《廿九日帖》的结构与风格的分析 255

第四节 夸张临帖——李世民《温泉铭》的笔法与构成关系分析 266

第五节 夸张临帖——李邕《云麾将军碑》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275

第六节 印象临帖——杨维桢《真镜庵募缘疏》的笔法与结构分析 284

第七节 印象临帖——张雨《题画诗卷》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295

第八节 写意临帖——何绍基《行书诗册》的笔法与结构分析 303

第九节 写意临帖——何绍基《行书轴》的形式与风格分析 310

第五章 审美临帖——以审美风格品评为旨归的课堂教学实践与创作思想培养 318

第一节 教学要求 318

第二节 以豪放风格为旨归的审美临帖 322

第三节 以静穆风格为旨归的审美临帖 331

第四节 以爽利风格为旨归的审美临帖 340

第五节 以俊逸风格为旨归的审美临帖 352

第六节 以险劲风格为旨归的审美临帖 364

第七节 以朴茂风格为旨归的审美临帖 373

第八节 以奇崛风格为旨归的审美临帖 382

第九节 以雄强风格为旨归的审美临帖 393

第十节 以苍劲风格为旨归的审美临帖 403

第十一节 以清通风格为旨归的审美临帖 411

第六章 走向创作——以古典范本为依据的个人风格的探索与建立 420

第一节 教学要求 420

第二节 依托二王书风的行楷创作 424

第三节 行草创作的观摩与剖析 439

第四节 教师行书创作作品赏析 459

第五节 学生行书创作作品赏析 474

第六节 理论总结:书法创作三态论 481

后记 487

购买PDF格式(14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