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论
  • 作 者:夏斯云,张云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08083349
  • 标注页数:318 页
  • PDF页数:324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1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24 ≥31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

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领袖作用研究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思考 24

中国共产党早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34

论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46

马克思主义本国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 55

再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63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贡献 69

李大钊的社会主义观探析 69

毛泽东对农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 79

张闻天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主要贡献 89

伟大的转折是如何实现的 99

党代会常任制: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途径 112

论西方自由派学者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定性研究 121

海外学者视野中的邓小平研究 131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4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 142

科学发展观:发展内涵的升华 152

论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观”的传承和创新 161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 172

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81

解读邓小平发展观的理论逻辑 190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和谐发展 198

第四章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2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现代化的三个主题 2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2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2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民族凝聚力研究 239

公正与友爱:和谐社会的两大“主德” 248

论“以人为本”核心的涵义及其发展观意义 257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开辟 267

中国特色科技现代化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27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若干问题 283

论文化生态建设与文化和谐的逻辑互动 293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哲理思考 300

构建和谐世界的探索与实践:三十年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历程 309

后记 318

购买PDF格式(11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