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杨桂林主编;麻栗坡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672344X
- 标注页数:514 页
- PDF页数:531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531 ≥51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言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章 汉族 70
第一节 源流 70
一、族源 70
二、族称 71
第二节 经济形态 71
第三节 人口姓氏 72
第四节 文化 74
一、语言 74
二、文字 83
三、文学 84
四、艺术 85
五、体育 89
六、医药 90
第五节 风俗 90
一、服饰 90
二、饮食 92
三、住房 93
四、婚姻 93
五、丧葬 95
六、节日 97
七、礼俗 100
八、禁忌 104
第六节 宗教信仰 105
一、宗教 105
二、信仰 107
第二章 苗族 109
第一节 源流 109
一、族源 109
二、族称 111
第二节 经济形态 112
第三节 人口姓氏 112
一、人口 112
二、姓氏 113
第四节 文化 114
一、语言 114
二、文字 114
三、文学 115
四、艺术 116
五、工艺 119
六、体育 120
七、医药 120
第五节 风俗 120
一、服饰 120
二、饮食 122
三、住房 122
四、婚姻 122
五、丧葬 125
六、节日 128
七、礼俗 130
八、禁忌 133
第六节 宗教信仰 134
第三章 壮族 135
第一节 源流 135
一、族源 135
二、族称 135
第二节 经济形态 136
第三节 人口姓氏 137
第四节 文化 138
一、语言 138
二、文字 138
三、文学 138
四、艺术 139
五、体育 140
六、医药 141
第五节 风俗 141
一、服饰 141
二、饮食 141
三、住房 143
四、婚姻 143
五、丧葬 145
六、节日 146
七、礼俗 147
八、禁忌 147
第六节 宗教信仰 148
第四章 瑶族 150
第一节 源流 150
一、族源 150
二、族称 150
第二节 经济形态 151
第三节 人口姓氏 152
第四节 文化 153
一、语言 153
二、文字 153
三、文学 154
四、艺术 156
五、体育 159
六、医药 159
第五节 风俗 160
一、服饰 160
二、饮食 161
三、住房 162
四、婚姻 163
五、丧葬 170
六、节日 172
七、礼俗 173
八、禁忌 177
第六节 宗教信仰 178
第五章 彝族 179
第一节 源流 179
一、族源 179
二、族称 180
第二节 经济形态 181
第三节 人口姓氏 181
第四节 文化 182
一、语言 182
二、文字 183
三、文学 183
四、艺术 184
五、体育 186
六、医药 187
第五节 风俗 187
一、服饰 187
二、饮食 189
三、住房 191
四、婚姻 191
五、丧葬 195
六、节日 197
七、礼俗 203
八、禁忌 204
第六节 宗教信仰 205
第六章 傣族 211
第一节 源流 211
一、族源 211
二、族称 211
第二节 经济形态 212
第三节 人口姓氏 213
第四节 文化 213
一、语言 213
二、文字 214
三、文学 214
四、艺术 214
五、工艺 215
六、体育 215
七、医药 216
第五节 风俗 216
一、服饰 216
二、饮食 216
三、住房 218
四、婚姻 218
五、丧葬 226
六、节日 228
七、礼俗 230
八、禁忌 230
第六节 宗教信仰 231
第七章 仡佬族 232
第一节 源流 232
一、族源 232
二、族称 232
第二节 经济形态 233
第三节 人口姓氏 234
第四节 文化 235
一、语言 235
二、文字 235
三、文学 235
四、艺术 236
五、体育 236
六、医药 237
第五节 风俗 237
一、服饰 237
二、饮食 238
三、住房 239
四、婚姻 239
五、丧葬 240
六、节日 242
七、礼俗 242
八、禁忌 243
第六节 宗教信仰 243
第八章 蒙古族 247
第一节 源流 247
一、族源 247
二、族称 248
第二节 经济形态 249
第三节 人口姓氏 249
第四节 文化 250
一、语言 250
二、文字 250
三、文学 250
四、艺术 250
五、体育 251
六、医药 251
第五节 风俗 251
一、服饰 251
二、饮食 252
三、住房 252
四、婚姻 252
五、丧葬 254
六、节日 255
七、礼俗 256
八、禁忌 256
第六节 宗教信仰 257
第九章 民族工作 258
第一节 机构 258
一、民族事务委员会 258
二、民族工作队 262
第二节 民族政策教育 265
第三节 民族干部培养 273
第四节 民族经济建设 276
一、边境建设 276
二、驿道(桥)建设 278
三、民族机动金补助建设 278
四、少数民族地区乡镇企业贴息贷款建设 279
五、少数民族地区温饱基金项目建设 280
第五节 民族教育 305
一、民族小学 305
二、民族中学 309
三、其他 315
第六节 民族文化 322
一、文化设施 322
二、队伍建设 323
三、文艺创作 324
四、文化研究 351
五、文化交流 353
六、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节暨麻栗坡兰花节 355
七、其他 367
第七节 民族竞技体育 384
一、运动会 384
二、单项比赛 386
三、表演赛 387
第八节 民族卫生 387
第十章 抵御外侮 390
第一节 抗法 390
第二节 抗日及早期革命活动 391
第三节 支前参战 392
一、支前 392
二、参战 395
人物 398
一、传 398
二、表 406
三、录 415
附录 430
一、重要文献辑录 430
二、民族民间文学作品选 447
三、当代少数民族优秀文艺作品选 467
四、《麻栗坡县民族志》终审会评审人员名录 508
编后记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