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当前位置:对话教育论纲pdf电子书下载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对话教育论纲
  • 作 者:王向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4146205
  • 标注页数:248 页
  • PDF页数:262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9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62 ≥24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引 论 对话·人类存在·教育 1

一、对话与人类存在 3

二、教育与人类存在 10

三、对话与教育 11

第一章 对话思想的历史考察 15

第一节 西方对话思想 15

一、本体形而上学 16

二、主体形而上学 18

三、语言哲学转向 19

四、语言与理解 23

五、语言与交往 27

第二节 中国对话思想 34

一、先秦对话思想 34

二、汉唐佛学对话思想 37

三、宋明理学对话思想 40

四、现代新儒学对话思想 42

第二章 对话教育的历史考察 46

第一节 对话教育的历程 46

一、“对话”教育 46

二、非对话教育 48

三、对话教育 52

第二节 对话教育的大师 54

一、孔子的对话教育 55

二、苏格拉底的对话教育 61

三、布贝尔的对话教育 68

四、弗莱雷的对话教育 91

第三章 对话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108

第一节 对话的概念 108

一、什么是对话 108

二、对话与交往、沟通 110

第二节 对话的特征 112

一、对话的本体性与非本体性 112

二、对话的理想性与描述性 113

三、对话的伦理性 115

第三节 对话的类型 117

一、对话类型的区分标准 117

二、对话的四种类型 118

三、对话类型的几点澄清 124

第四章 对话教育的目的观 126

第一节 教育目的论的演变 126

一、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127

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128

三、走向统一与融合的教育目的论 130

第二节 对话教育的目的观 131

一、完善自我 132

二、对话式生存 137

第五章 对话教育的教学观 147

第一节 传统教育的教学观 147

第二节 对话教育的教学观 150

一、对话教学的特征 151

二、对话教学的要素及其关系 153

三、对话教学的意义 161

第六章 对话教育的学习观 165

第一节 “对话学习”观的演变 166

一、苏格拉底的学习观 166

二、杜威的学习观 169

三、维果茨基的学习观 172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75

第二节 对话教育的学习观 179

一、学生与客观世界的对话 181

二、学生与他人的对话 183

三、学生与自我的对话 186

第七章 对话教育的师生关系观 191

第一节 非对话师生关系 192

一、非对话师生关系的种类 192

二、非对话师生关系产生的根源 192

第二节 对话教育的师生关系观 194

一、师生对话关系的含义 195

二、师生对话的条件 196

三、师生对话的意义 201

第八章 对话教育的学校观 204

第一节 理想学校的标准:满意 205

第二节 对话学校的产生:最初的关系事件 206

第三节 对话学校的特征:复杂、文明与狂欢 208

一、复杂 209

二、文明 213

三、狂欢 215

第四节 对话学校的核心场景:教室 218

一、权威型话语 220

二、对话型话语 221

三、散乱型话语 222

四、三种话语的循环 223

结语 225

主要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47

购买PDF格式(9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