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现代性的幻象 当代理论与文学的隐蔽转向
  • 作 者:陈晓明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33450854
  • 标注页数:354 页
  • PDF页数:378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12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78 ≥354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序 孙绍振 1

自序:记忆与踪迹 11

上编 现代性隐忧 3

第一章 替代与补充:从后现代到现代性 3

一、后现代变成了“现代性”问题 5

二、审美的现代性意义 11

三、“现代性”论述引入中国当代文学 19

四、建构现代性的“当下本体论”意义 25

第二章 超越隐忧:现代性之多样性与本真性 27

一、现代性之隐忧 28

二、现代性的多样性方案 32

三、重新确认的后现代根基 41

第三章 多元的困扰:理论的越界与转向 51

一、理论前沿:越界与多向选择 52

二、西学视野:后理论、批判话语与解构 58

三、文化研究:身体、图像及其向当下转向 67

第四章 变革的极限:现代性与文学的非历史化 76

一、现代性与历史化 76

二、非历史化叙事与反本质主义写作 80

三、无法历史化的女性写作 87

四、现代性与重新历史化 94

第五章 虚妄的强加:文学的道德诉求 98

一、什么是道德?谁的道德?谁道德? 101

二、历史之外的强加:道德与意识形态的力量 106

三、文本内的错位:道德与审美表现力 114

四、道德与当代审美意识聚合 118

第六章 文学的韧性:历史化与个人记忆 122

一、尖锐的断裂:启蒙叙事与革命写作 123

二、书写的妥协:个人记忆与历史化的叙事 130

三、结语或文学的非历史化问题 137

第七章 鬼影底下的历史虚空 139

一、关于“鬼影”的文学叙事 141

二、被历史覆盖的文学经验 145

三、个体经验与反思性的匮乏 149

四、告别历史或过激的补充 152

第八章 多义的记忆:历史“回归”或者在别处 157

一、历史再次无法拒绝 157

二、现代性反思与历史内在性 160

三、叙事的神奇性与历史的他者化 164

四、抒情性叙事与历史的自我化 169

五、历史始终“在场”或者断裂 172

下编 后当代幻象 177

第一章 记忆的解脱:“私密”与历史陷阱 177

一、动机与假象:原罪、隐私的修辞意义 177

二、深化与改写:历史/道德的陷阱 181

三、私人性与中国小说的历史变异 186

第二章 重写故乡与后现代的恶之花 191

一、现代性的历史叙事及其在当代的变革 193

二、在历史碎片中重绘乡土/后现代图景 197

三、同性、同乡及其颠覆同质化的历史 204

四、故乡的迷失与对文化母本的追踪 210

第三章 新新浪漫主义:后现代的变形记 217

一、潮流或市场的梦想:浪漫又先锋? 217

二、后现代的尴尬:现实的错位 222

三、BOBO族的美学:新新浪漫主义 227

四、文化象征意义:倒退或者补课? 235

第四章 从容中的坚韧:无法穿透的现代性之墙 238

一、对人性的绝对叩问 241

二、历史轮回与“现代性”之坝 245

三、在爱欲的尽头舞蹈 249

四、在偏斜中发掘荒诞的诗性 253

五、穿越过当代生活的废墟 257

第五章 现代性的幽灵:城市文学的“他者”历史 262

一、城市文学的一般前提辨析 262

二、无法建构的他者史,怪影重重 267

三、革命对城市的驱魔,乡土的胜利 272

四、城市崭露头角,不充分的主体 278

五、历史永不终结,城市他者化的延搁 287

六、乡土经验及现代性的永恒胜利 293

第六章 “天下”的托辞:责任、规训与暴力 297

一、“天下”:面向新国际的规训 298

二、“天下”:暴力与艺术的超越境界 301

三、暴力美学的依据和托辞 308

第七章 最终的秘密:碑、瘤子与乱伦后的谋杀 312

一、秘密地带,墓碑,文本的虚幻性 314

二、瘤子,叙述的飞扬与乡村的苦难 320

三、乱伦、谋杀与人性的秘密 325

四、山谷里的诫碑,历史遗产与另外的道路 330

第八章 “后人民性”与美学的脱身术 336

一、底层的苦难与悲悯情怀 338

二、推向极致的表现方式与脱身式的变异 342

三、囚禁的思想根源与脱身的艺术可能性 347

购买PDF格式(12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