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当前位置: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 购买云解压PDF图书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 作 者:李铎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301047444
  • 注意:在使用云解压之前,请认真核对实际PDF页数与内容!

在线云解压

价格(点数)

购买连接

说明

转为PDF格式

13

立即购买

(在线云解压服务)

云解压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云解压默认都是转为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云解压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云解压均转换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云解压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绪论 1

第一节 古代文论的研究对象 1

一、古代思想家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 1

二、古代文学理论家的思想体系 3

三、古代文学家的创作经验论 4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特征 5

一、中国文学批评的终极目标 5

二、中国文学理论的最高准则 6

三、中国文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 10

第一章 周汉文论 13

第一节 儒学文论 13

一、孔子的文论思想 13

二、孟子的文论思想 27

三、荀子的“性恶”论 36

四、《毛诗序》 38

五、董仲舒 42

六、扬雄 47

七、王充 50

第二节 老、庄文艺论 54

一、老子 54

二、庄子 57

三、《吕氏春秋》 62

四、《淮南子》 68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75

第一节 概述 75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和学术 75

二、文学和文论发展概况 80

第二节 曹丕与陆机 87

一、曹丕的《典论·论文》 87

二、陆机及其《文赋》 91

第三节 刘勰及其《文心雕龙》 94

一、刘勰生平和思想 94

二、文学思想 97

三、文体论 100

四、创作论 102

五、鉴赏论 108

六、《文心雕龙》的地位和影响 111

第四节 钟嵘及其《诗品》 113

一、钟嵘的诗学观念 114

二、《诗品》的批评原则 119

三、《诗品》的价值和影响 121

第五节 齐梁时代的诗歌形式论 121

一、沈约与“永明体” 121

二、萧统的文论思想 125

第三章 唐宋文论 129

第一节 概述 129

一、从六朝到唐的中介 129

二、唐宋文论的主要特点 132

三、陈子昂与汉魏风骨 134

四、新乐府思潮与白居易 136

第二节 唐宋诗论 140

一、《诗格》与《诗式》 140

二、司空图及其《诗品》 147

三、欧阳修及其《六一诗话》 151

四、苏轼诗学观 154

五、严羽及其《沧浪诗话》 164

第三节 唐宋词论 177

一、《花间集序》 178

二、苏轼论词及李清照《论词》 180

三、张炎《词源》及其他创作论 185

第四章 金元明文论 191

第一节 概述 191

一、金元社会背景与文学发展概况 191

二、明代诗文理论 197

三、明代戏曲 199

四、明代小说理论 201

第二节 元好问诗论 203

一、提倡真诚自然 204

二、崇尚古朴雅正 206

三、主张刚健雄浑 208

第三节 方回与《瀛奎律髓》 209

一、江西诗派与《瀛奎律髓》 210

二、论诗崇尚“格高” 213

三、论艺术表现手法 216

第四节 临川派和吴江派之争 218

一、意趣与格律之争 219

二、汤显祖的“才情”论 222

三、沈璟的“本色”论 224

第五节 李贽与公安派 226

一、李贽及其童心说 226

二、公安派 230

第五章 清代文论 239

第一节 概述 239

一、清初中期的诗文理论概述 240

二、清初中期的词论概述 244

三、清初中期的戏曲理论概述 245

四、小说理论概述 247

五、晚清文论概况 250

第二节 王夫之及其《姜斋诗话》 254

一、情景论 255

二、现量说 258

第三节 叶燮及其《原诗》 261

一、诗歌发展论 262

二、诗歌创作论 268

三、诗歌批评论 273

第四节 桐城文论 278

一、方苞 279

二、刘大櫆 285

三、姚鼐 289

第五节 章学诚及其《文史通义》 296

一、“道”与“器” 296

二、“史德”与“文德” 299

三、“文理”与“古文十弊” 302

第六节 李渔的戏曲理论 304

一、创作概况 304

二、戏曲创作论 307

三、价值与影响 314

第七节 晚清文论 315

一、刘熙载及其《艺概》 316

二、梁启超的文论思想 320

第六章 王国维——古典文论的终结 339

第一节 概述 339

一、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340

二、中学与西学 342

三、中西之学的结合点 345

第二节 境界说 347

一、境界与意境 347

二、与境界相关的概念 362

第三节 古雅说 397

一、西方的“形式”与中国传统之“形” 397

二、美与古雅 407

第四节 王国维理论的价值 420

购买PDF格式(13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