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搜书

古文字考释通假关系研究
  • 作 者:洪飏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211056910
  • 标注页数:193 页
  • PDF页数:206 页
  •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文档类型

价格(积分)

购买连接

试读

PDF格式

8

立即购买

点击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06 ≥193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绪论 1

一相关术语的解释和界定 1

(一)通假 1

(二)古文字考释、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关系 2

二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准则 3

(一)音理上的标准 4

(二)文献上的例证 7

三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相关学术背景及历史回顾 10

(一)相关学术背景 10

(二)清末古文字学者封乾嘉学派考证文献方法的借鉴 14

(三)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理论的提出及其应用 17

四本书材料来源和写作意义 22

(一)材料来源 22

(二)写作意义 23

第二章 古文字考释中通假关系的论证 25

一古文字考释中通假关系的论证——对应於古书中的字 25

(一)封应於古书中的字 25

(二)古文字与古书中相当的字並非都是一封一的对应关系 36

二古文字考释中通假关系的论证——对应於古书中的词语 42

(一)对应於古书中的成语 43

(二)封应於古书中的专有名词 48

第三章 出土典籍与傅世典籍对读中通假关系的论证 65

一出土典籍与傅世典籍对读中的通假关系 66

(一)文字对比 66

(二)思想内容封比 72

二利用出土典籍与傅世典籍对读中的通假关系考证古文献 77

(一)纠正古文字考释中的错误 77

(二)利用出土典籍与傅世典籍对读中的通假关系校读古书 87

第四章 古文字考释中通假关系的语音认识 91

一对语音系统认识的差异影响通假关系的论证 91

(一)语音系统的不同与古文字考释中通假关系的论证 91

(二)以实例来看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依据的语音系统 93

(三)通假关系的论证与古音构擬 96

(四)结语 97

二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现象与上古音研究 98

(一)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现象反映方言音變 98

(二)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现象与古韵分部 107

(三)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现象为古音研究提供佐证和补充 108

(四)古文字考释中的通假现象为古音研究提出新的问题 114

第五章 当前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存在的问题 118

一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字形伪证 118

(一)封字形还没有作出合理地解释,硬用通假来沟通 119

(二)误释字形导致误用通假 122

(三)古文字中的形近混同现象影响通假关系的论证 125

(四)据错别字谈通假 128

(五)误以“转注字”定通假 130

(六)与古文字对应的古书中某字是讹字 132

(七)古文字与后世字书某字是音义不同的同形字 133

二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语音伪证 136

(一)音理上的伪证 136

(二)文献用例伪证 146

(三)异文不可一律用通假来解释 149

三 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上下文义伪证 154

四 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的其他方面伪证 159

第六章 古文字考释中论证通假关系应该避免的几种倾向 165

一 照字面意思已经能解释得通,就应该避免再用通假迂回解释 165

二 要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避免只是根据音韵来确定问题 169

三 要有阙疑精神,避免牵强附会,似是而非 175

引用书藉简称称表 186

主要参考书目 187

后记 191

购买PDF格式(8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