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邓凤仪著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5224466
- 标注页数:271 页
- PDF页数:284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284 ≥271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第一章 耕作制度 1
第一节 三冬型一熟稻田耕作制 2
第二节 减灾适应型稻田一熟耕作制 3
第三节 绿肥、水稻耕作制 8
第四节 一季晚稻一熟耕作制 10
第五节 双季稻两熟耕作制 14
第六节 稻麦、稻豆和稻油两熟耕作制 20
第七节 水稻与喜温旱生作物的水旱轮作制 25
第八节 稻田集约型耕作制 29
第二章 肥料 37
第一节 荆楚稻农积制农家肥的经验评述 38
第二节 农家肥资源的局限,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要求 42
第三节 发展绿肥,走生物固氮之路 45
第四节 艰苦兴办化肥工业的新时期 52
第五节 化肥工业滞后于农业生产形势,导致供需矛盾激化 55
第六节 实行以化肥为主取得的成功经验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61
第三章 育秧 67
第一节 荆楚传统育秧经验述评 68
第二节 早、中稻露地育秧技术的发展 72
第三节 保温育秧技术的发展 79
第四节 三田、三秧、三控两增及旱秧技术的发展 83
第五节 常规晚稻育秧 89
第六节 三系杂交稻育秧 93
第四章 稻区开发与栽培技术的发展 99
第一节 荆楚稻农在湖田耕作、移栽及田间管理的经验评述 100
第二节 以治水为先锋、建设稳产农田 103
第三节 从动态不平衡中主攻限制因子 108
第四节 探明障碍因子、改造特种低产田 118
第五节 密植技术的发展 122
第六节 高产促控模式的实践经验 128
第七节 机械化发展的历程与今后的发展动向 135
第五章 种子 140
第一节 农家品种利用及高秆良种的推广 142
第二节 矮秆品种的发展 145
第三节 粳稻品种的发展 154
第四节 籼型三系杂交稻的发展 158
第五节 良种繁育 166
第六节 籼型三系杂交稻繁殖制种 169
第七节 两系法杂交稻的诞生 173
第六章 植保 178
第一节 防治虫害 181
第二节 防治病害 197
第三节 防除草害 208
第四节 历史的简要回顾与探析 214
第七章 再生稻 222
第一节 优选品种(组合) 225
第二节 杂交稻再生利用的全苗技术与高产规律的探索 227
第三节 杂交稻再生高产技术的实际应用经验 236
第四节 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的再生利用技术 243
第五节 再生稻实用的趋势和今后的展望 247
第八章 植稻余话 251
第一节 经验概述 251
第二节 荆州稻区开发与上级的支持 257
第三节 荆州地区粮食生产起伏的规律性 260
第四节 群众性的科学实验与基层科技工作的内涵及其作用 266
第五节 结束语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