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 者:张兵娟著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0919579
- 标注页数:378 页
- PDF页数:398 页
请阅读订购服务说明与试读!
订购服务说明
1、本站所有的书默认都是PDF格式,该格式图书只能阅读和打印,不能再次编辑。
2、除分上下册或者多册的情况下,一般PDF页数一定要大于标注页数才建议下单购买。【本资源398 ≥378页】
图书下载及付费说明
1、所有的电子图书为PDF格式,支持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类电子设备阅读;可以任意拷贝文件到不同的阅读设备里进行阅读。
2、电子图书在提交订单后一般半小时内处理完成,最晚48小时内处理完成。(非工作日购买会延迟)
3、所有的电子图书都是原书直接扫描方式制作而成。
“娜拉”出走前后怎样——“娜拉言说”书系总序&刘思谦 1
导言 1
第一章 叙事与传播 9
第一节 叙事理论 9
一 叙事与叙事学 10
二 亚里士多德的叙事理论 14
三 普罗普民间故事的叙事理论 16
四 现实主义叙事理论 21
五 结构主义叙事理论 23
六 新叙事理论 32
七 女性主义叙事学 33
第二节 传播理论 34
一 传播的界定 34
二 电视的传播特点 39
三 电视的传播功能 42
四 电视的传播效果 46
第三节 电视剧的叙事、类型与性别 50
一 电视剧的叙事与传播 50
二 电视剧的叙事与类型 56
三 电视剧的类型与性别 60
第四节 本书研究方法及理论框架 64
一 文化研究视阈中的叙事理论 64
二 文化研究与叙事批评 68
三 本书主要内容及框架 71
第二章 女性主义与媒介批评 74
第一节 女性(女权)主义理论 74
一 女性主义概念界定 74
二 西方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75
三 西方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77
四 女性主义的解放目标 83
第二节 社会性别理论 84
一 社会性别概念的界定及内涵 84
二 社会性别制度的形成及发展 89
三 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94
第三节 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与文化研究 101
一 内容分析与刻板印象批评 103
二 媒介生产与意识形态控制 105
三 收视愉悦与受众阐释 107
四 文化研究与性别媒介批评 109
第三章 历史剧:历史叙事与镜像历史——论电视剧《大宅门》 112
第一节 神话叙事与叙事的神话 115
一 女性神话的再造——白文氏形象的塑造 118
二 “符号暴力”与被叙事的性别 123
第二节 “英雄”的复活与“人”的失落 130
一 “英雄原型”与“起源叙事” 130
二 传奇故事与叙事结构 133
三 “祸水原型”与符号再造 137
第三节 历史 记忆 时间 140
一 集体记忆与历史叙事 140
二 记忆的合法性争夺 146
三 文化批评与记忆 149
第四节 性别视角中的家族、历史、民族叙事 153
一 性别 家庭伦理 叙事 153
二 家族 历史权威 秩序 156
三 民族叙事 想象共同体 性别 159
第四章 言情剧:作为大众意识形态的“爱情神话”——论海岩的电视言情剧 167
第一节 视觉文化传播中的性别政治 172
一 影像 “看的实践” 权力 172
二 看 欲望 快感 174
三 视觉文化中的男权表达 180
第二节 镜像 认同 意识形态 185
一 偶像的形成与“半张脸的神话” 186
二 “大母神”的复活与女性幸福的失落 191
第三节 “罪与罚” 爱与拯救 200
一 “道德归罪”与女性邪恶原型 202
二 “自我归罪”与女性“认命心理” 211
三 “承认的政治”与女性的自我拯救 215
第五章 家庭情节剧:伦理叙事与性别政治 219
第一节 性别视点的转换与叙事差异的形成——论由女作家原创小说改编的家庭情节剧 221
一 声音 主体 权威 223
二 伦理 修辞 形象 234
三 视点 情节 意义 245
第二节 “家庭暴力”与“虚构的权威”——论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256
一 文明下的缺憾:家庭暴力的形成及原因 260
二 禁锢与自由之间:家庭中的性别之战 265
三 现代性与“亲密关系的变革” 272
第三节 自我认同危机与性别现代性的建构——论电视剧《中国式离婚》 276
一 “理性”的吊诡及其批判 279
二 “现代性的隐忧”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284
三 “祛魅”、反思与性别现代性的建构 286
第六章 “不同的声音”:女性主体的言说与表述——论李少红的女性主义电视剧 290
第一节 电视剧的性别之维:女性电视剧与女性主义电视剧 290
一 女性电视剧的界定 290
二 女性主义电视剧的界定 293
第二节 历史的改写与重构:电视剧《大明宫词》的“再叙事” 294
一 对武则天深情母爱的描绘 296
二 对武则天迷恋权欲的再解读 298
三 对武则天人生智慧的盛赞 301
四 对武则天女性欲望的正视 304
第三节 “经验的证据”:女性经验中的历史——论电视剧《橘子红了》 307
一 经验的存在与经验叙事 307
二 女性宿命与历史循环 309
三 女性经验 想象 阐释 311
第四节 启蒙与反思:《绝对隐私》与“性政治” 315
一 《绝对隐私》:“私人的就是政治的。” 317
二 事实与神话:《生死劫》的启示 321
三 主体性建构与女性的自我解放 327
第五节 立场与关怀:李少红女性电视剧的修辞策略与传播特点 332
一 主体言说与“双声话语” 332
二 “关怀伦理”与情感化叙事 338
三 女性立场与“邀请式传播” 342
结语 我们能否共同生存? 350
神话及其“表象的叙述” 350
主体性匮乏与性别无意识 356
“我们能否共同生存?” 363
参考文献 366
后记 376